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燥化脾濕,生發胃氣的作用,「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干」,養好脾胃,離不開足三里的幫忙!
在家怎麼按摩保健呢?今日我們請國家級名老中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主任醫師程海英教授來給我們講一講!
本期專家
▼
1
四總穴的由來
四總穴我們要追溯歷史淵源的話,是在明代,有一個著名的醫家,叫楊繼洲,他寫了一本《針灸大成》,在裡面首次提出來了四總穴,概括了很多古籍對四總穴的應用。
因為四總穴的臨床應用、使用率非常高,治療範圍也非常廣泛,如醫院的針灸科,合谷穴的使用率就高達95%以上,足三里也有這麼高的使用率。
有句話叫「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干」,能流傳到現在,說明它是經過了大量的臨床經驗、社會經驗,最後得出的結論。
2
四總穴之——足三里位置
01怎麼尋找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前面,膝蓋下三寸的地方。根據骨度分寸法,除開大拇指,其他四指併攏就是三寸。要注意根據個人的尺寸找准穴位,才能達到好的療效。
02示範找准足三里:
外膝眼(犢鼻穴)四橫指,然後在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十字交叉這個點,就是足三里。
3
小小「 足三里」 作用多
足三里使用率非常高,且它的功能相對來講比較寬泛:
01可以扶正培元,比如嬰兒比較虛弱,老人的臟腑機能處於衰退,就可以用足三里穴來扶正培元。
02肚腹三里留,就是說肚腹概括了消化道,可以用足三里來補益脾胃,無論是想吃東西還是吃完反酸不舒服、肚子脹、不消化,都可以按揉足三里解決。
03足三里還可以調和氣血、補益氣血,平時頭疼、頭暈、睡不好覺,特別容易疲乏的,都是屬於氣血耗傷比較多,就可以用足三里。
04通腸導滯。有的年輕人食慾不錯,但排便出現問題,也可以用足三里來通腸導滯。
足三里的「三里」指的什麼?
足三里有疏通的意思,不僅是疏通經絡、氣血,還能疏通消化道,有助於促進足陽明胃經循環。尤其是足陽經,它是從頭經過胸腹、軀幹,最後到腳。
長壽藥王和足三里
孫思邈是我國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據說經常「艾火遍身燒」,到了90多歲的高齡,仍能視聽不衰、神采甚茂。其在著作千金方中也寫道「欲除根本,必須火艾,專恃湯藥,則不可瘥」。他尤其喜歡灸足三里穴,經常用艾葉溫湯洗浴足三里,在他的《千金要方》中指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因此「足三里」被稱為長壽穴。
4
足三里的適用情況
01
給患者針灸足三里,改善感冒後出現的胃腸不適:前段時間,有些人感冒後,除了咳嗽,還出現了腹瀉的症狀,這種情況就可以用足三里,調補脾胃。
02
運動神經元病,肌肉萎縮:刺激足三里,調補氣血,對於局部的神經恢復,經絡疏通效果很好,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肌肉萎縮的症狀。
03
頭部發緊、走路氣喘、體型較胖,舌胖、邊有齒痕、舌苔比較膩這些都屬於痰濕比較重,這種情況就要用到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胃經的合土穴,胃經五行屬土,足三里也屬土,是調理脾胃非常有效的穴位,也可用於癲癇和癔症。
04
長時間運動後腳酸、下肢一些不適的表現,都可以用足三里來緩解。
關注@CQTV健康到家,帶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