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正式公布全球主要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新政,稅率範圍自10%至41%不等,創下自二戰以來最高水準,絕大多數的國家稅率在10%至40%之間,台灣則是20%,掀起熱議。對此,《彭博社》也出面分析了!

翻攝自路透社

 

根據《彭博社》報導,日本、南韓與歐盟因成功與美方達成貿易協議,僅需繳納15%的稅率,成為此次政策最大受益者;而中國與瑞士則成為最大輸家,分別被課徵55%與39%的高額關稅。

翻攝自美聯社
 
白宮最新公布的稅率名單顯示,多數國家的稅率落在10%至40%之間,其中汽車出口國獲得較大讓利,日本、南韓與歐盟汽車產品稅率將從原本25%大幅調降至15%,對「斯洛伐克」、「匈牙利」與「瑞典」等汽車生產重鎮,是一大利多。

 

至於台灣方面,暫時被課以20%的關稅,總統賴清德表示「該稅率並非最終結果,政府談判團隊正積極與美方協商,盼能爭取更合理的待遇。」台灣在半導體、資安及全球供應鏈上的戰略角色,有望成為談判籌碼。

翻攝自路透社

 

而亞洲其他國家中,泰國、馬來西亞與柬埔寨雖未與美方簽署個別協議,但與早前完成協議的菲律賓與印尼一樣,享有19%的稅率,低於平均水準;瑞士則因未能與美國達成互惠協議,稅率自原先的31%上調至39%。

翻攝自美聯社,下同
 
中國是此次關稅政策中受到最嚴厲制裁的國家之一,雖在今年6月與美國達成暫時性貿易框架協議,只是由於涉及芬太尼走私、資安與地緣政治等敏感議題,仍被課徵高達55%的關稅。

 

北美地區方面,墨西哥與加拿大因符合「美墨加協定 (USMCA) 」的規範,多數產品獲得豁免,受衝擊程度相對有限,美方並為墨西哥提供額外90天的談判寬限期。

 

這項新制稅率預計在7天後正式生效,包括:台灣、瑞士與印度等尚在磋商的國家,仍有機會在緩衝期內進行最終談判,爭取稅率下修。

翻攝自路透社

 

川普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啟動「互惠關稅」新政策,針對未與美國達成雙邊貿易協議的國家調高關稅,台灣輸美產品自8月7日起,將適用暫時性20%關稅稅率,儘管低於先前公布的32%,但仍高於日本與南韓的15%。對此,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 (Jamieson Greer) 的回應也十分冷淡!

翻攝自美聯社,下同

 

根據《CNBC》、《彭博社》報導,賴總統表示,行政院副院長已率團赴美數月,提出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計畫,讓關稅暫時調降至20%,但民間反彈聲浪不斷,他表示,稅率尚未最終定案,仍在努力與美方協商,對於台灣被列入20%,強調「這是暫時性的安排」,呼籲社會給政府時間……【更多內容請見下方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