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 4月24日,在第五屆醫藥創新生態大會上,發生了一場有關本土藥企「內卷」問題的熱烈討論。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李進提出本土藥企應「外卷」,到國際市場去競爭。

李進說,「內卷」現象在近幾年尤其是今年已經有很大改觀,根據抗腫瘤藥物研究專委會做的2022年中國新藥申報述評,其中有25項是由中國生物製藥公司提出的,屬於first-in-class。

不過目前「內卷」現象並未完全破除,李進認為解決辦法之一是「外卷」。會後,李進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產品要到國外市場去打拼,不應在國內惡性競爭、競相降價。他說,如果能把產品賣到歐美市場,比如中國開發的澤布替尼去年歐美賣了10億美金,就不需要在國內搞惡性競爭了,再比如呋奎替尼繼中國上市之後全球臨床研究的結果也大獲成功,近期有望獲得美國FDA批准,科倫藥業的ADC產品與美國默沙東的合作走國際路線,都體現了國際化的新趨勢,部分藥企詬病的藥價便宜實質是自身缺乏競爭力。

在會上,對於李進的「外卷」建議,西湖大學遺傳學講席教授、副校長許田提出了不同看法。許田認為,首先應是中國市場支撐起本土藥企的創新,藥企成長起來後才能到國際市場上去競爭。

許田稱,以往中國製造業爭奪海外市場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到了現階段,中國企業的競爭應該依靠創新能力,先在本土市場成長起來後才有科技實力到海外市場去競爭。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需要有學習的過程,不可能一開始就首創新藥,雖不應該有太多me-too,但也要考慮到對產業創新的扶持,如果過多擠壓企業利潤將不利於產業成長,相關方面應該將「內卷」的動力進一步化為創新的動力。

那麼,什麼是創新?李進認為藥物創新應該圍繞病人的需求,有三條標準:療效好、毒性低、價格低廉。

李進說,藥品價格為什麼出現今天的局面,實際是政策與企業雙向作用的結果。他舉例,某治療肝炎的藥,起初25元每盒,集采時20個廠家去競爭,因為此藥為仿製藥,有藥企報了最低價2毛7,只掙1、2分錢,這種低端的me-too毫無意義。李進認為,如果開發的藥物符合真正的創新標準,即高效低毒,只此一家,價格即使賣到270元也會有市場。

李進介紹,2023年最新統計中國的生物製藥企業有一萬二千多家,而美國只有4千多家,中國大多數屬於微小企業,他認為對於低端微小企業要鼓勵走兼併的道路,要做大做強,才有能力做創新。李進認為,用價格手段去保護低端企業其實不利於整體生物製藥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於創新與產業環境間的關係,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提出,當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定價體系能不能鼓勵創新的問題。他表示,對藥品價格的調控應該考慮到創新的需要,讓創新得到持續鼓勵,這樣不僅讓患者有更多藥品可用,同時也助推本土醫藥產業更快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和稅收進而為醫保提供更多支撐,再加上商業保險等其他辦法,可以有更多思路來妥善解決價格問題。

針對本土藥企「內卷」趨勢,復星國際聯席CEO陳啟宇認為,「內卷」不會到盡頭,「內卷」是提升行業創新水平和層次的一個過程,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看上去帶來了一些資源浪費,但同時也激起了創新活力,在「卷」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去突破、提升創新研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