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下稱「市一醫院」)神經內科卒中團隊與急診、影像團隊通力合作,成功為一名超過4.5小時時間窗的卒中患者進行了靜脈溶栓治療。

患者李叔於當日12點30分被鄰居發現一側手腳癱瘓,無法表達和理解他人語言。一小時後,家屬和鄰居意識到李叔可能中風,立即撥打120並送至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急診醫護迅速啟動卒中綠色通道,神經內科住院總醫師鄭德智在7分鐘內趕到急診會診。經詢問病史,家屬表示李叔當日早上8:00表現還正常,具體發病時間不清楚,應該已超過4.5小時溶栓時間窗。鄭德智醫師意識到患者仍有機會接受多模式影像學評估下的靜脈溶栓治療,於是迅速聯繫影像團隊,並完成一體化的CTA、CTP檢查,優先為患者完成頭顱MR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符合新技術「多模式影像學指導下的醒後/不明發病時間卒中患者的靜脈溶栓」的指征。神經內科團隊副主任醫師袁大華迅速到達現場評估,積極與家屬溝通病情,詳細說明病情,並在取得知情同意後立刻下達靜脈溶栓醫囑。李叔及時服用溶栓藥後講話逐步好轉。整個卒中綠道流程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檢查手段和治療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預後。

市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玉凱和副主任醫師譚澤鋒在查房後表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也稱為「急性腦梗死」,國際上針對此類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是靜脈溶栓治療,通常需要在患者發病後的4.5小時內進行。然而,許多患者因識別卒中能力有限和時間窗過短而錯過了這一治療機會,尤其是發病時間不明確或在睡眠中發病的患者。雖然全球已有大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對這類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但國內僅有少數單位能夠開展此項治療。

市一醫院神經內科緊跟國際最新治療進展,半年前開展「多模式影像學指導下的醒後及不明發病時間卒中患者的靜脈溶栓治療」新技術,並進行系統培訓和醫院流程改進,以期為佛山市民提供更多溶栓機會,改善患者預後。「李叔這個病例只是該中心眾多卒中患者中的一個縮影。我院神經內科卒中綠道會診醫師全天在線,為發病24小時內的可疑卒中患者提供專業的急救服務,卒中綠道護士隨時跟進護理。此外,醫院還創新性地設立了「綠道跟跑規培醫生」,以鑑別真正的卒中患者,並記錄每一例進入綠道的患者的最終診斷和轉歸,從而規範隨訪。從2022年9月2日至2023年4月3日,神經內科卒中綠道醫師不分晝夜奔跑,為每一位可疑的卒中患者提供及時、合理的檢查治療和分診,並爭取可能的溶栓治療機會。」譚澤鋒副主任醫師說。



供稿:神經內科
編輯:孫凱
審核:陳潤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