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九在網上看到一名網友發的帖子,令人無奈。

這名網友剛過完26歲生日,卻被確診了結腸癌四期,做第一次化療就已經受不了了,開始對後續治療感到迷茫。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26歲的年紀,生命就似乎進入倒計時了。

「我也不怕死,也不怕受罪,只怕做盡所有努力,最後還是要讓父母送走我。」

看完帖子,小九能從他的文字中體會到煎熬與迷茫。而在這篇帖子的下方,還有一些「同病相憐」的網友在講述自己的經歷,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1歲……

雖然醫學技術不斷朝前發展,但結腸癌的發生率仍不減,甚至越發年輕化。大多數結腸癌被發現時已到晚期,患者也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結腸癌,到底多可怕?

一、腸癌不痛不癢,發現多已晚期

目前,結直腸癌是我國較為高發的癌種,每年新發病例約40萬,死亡病例約20萬,位居世界的前列。腸癌兇險,但若能早期發現,其治癒率可達90%以上。然而我國的腸癌現狀卻是:

早期腸癌的發現率不足15%,約85%的腸癌確診在中晚期階段,五年生存期在40%以下。

是什麼導致腸癌難以早期被發現?

原來,腸癌早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等到有明顯症狀時,例如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通常病情已經發展到第二期或者第三期了。這個時候才決定去檢查,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除此之外,腸癌的便血症狀十分容易被誤診為痔瘡,相當一部分患者甚至因為羞於檢查而自行處理,耽誤了正規治療。目前,腸鏡檢查是預防腸癌的最有效、直接的手段,特別是高危人群,應定期完成腸鏡檢查。

二、提前5年做腸鏡,腸癌風險下降50%

通過腸鏡檢查,醫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到患者整個腸道的情況,還可以在內鏡下完成一些小型切除術。

《2020年全球癌症統計報告》指出,目前50歲以上腸癌的發病率逐步下降,但受到不良生活、飲食方式以及肥胖等因素的影響,50歲以下的腸癌發病率仍處上升模式,因此,以前將腸癌的檢查門檻定在50歲,可能會漏掉了不少患者。

那麼這個腸鏡檢查的年齡門檻設為多少才合理呢?史丹福大學團隊的相關研究或許能給我們啟發。

研究人員選擇了佛洛里達州2005-2016年的相關數據,將其分為兩組四個部分,第一組為45-49歲接受腸鏡檢查的19.5萬人,第二組是50-54歲接受腸鏡檢查的66萬人,兩組人員分別和同期未做腸鏡的257萬人和243萬人進行對比

在調整了年齡、性別等相關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在45-49歲首次接受腸鏡的人群,其腸癌發病風險相對下降50%

研究人員強調,相比起50-54歲年齡段,在45-49歲接受腸鏡檢查的人,出現疑似腸癌症狀的比例更高,這意味著腸癌高危人群提前做腸鏡檢查具有積極意義。

在一次演講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更是直接強調:如果你到45歲時還沒做過腸鏡,建議儘快做一次腸鏡檢查,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

三、有8種情況的人,最好查一下腸鏡

上海瑞金醫院趙任主任指出,目前我國很多居民沒有腸癌早篩的習慣,甚至不知道何時做腸癌篩查,以及哪項檢查可以查出早期腸癌,以至於延誤病情。

那麼,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呢?有以下8種情況的人,儘早安排一下。

  1. 近期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細或不成形;便秘、腹瀉交替進行或長期便秘久治不愈;排便變得不規律,大便中帶有黏液或膿血;長期腹痛、腹脹,原因不明;長期大便潛血陽性;
  2. 懷疑存在結直腸腫瘤,並且鋇灌腸X線檢查陰性者,因儘快做腸鏡篩查;
  3. 結直腸癌術後的患者,應定期接受腸鏡檢查,一般術後6個月到1年要複查一次;
  4. 曾確診過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等疾病;
  5. 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狀時,可做腸鏡,找到出血病灶與出血原因,必要時可在內鏡下止血;
  6. 經腹部CT或其他檢查發現腸壁異常增厚時,要經腸鏡進一步排查腸癌;
  7. 慢性結腸炎患者長期用藥仍不治癒的情況下,應接受腸鏡檢查;
  8. 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貧血、腹部包塊、癌胚抗原升高時,應腸鏡檢查篩查腸癌;

腸癌總確診在中晚期,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在此,呼籲各位重視腸癌早期篩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更應該將篩查門檻前移至45歲,防患於未然。

參考資料:

[1]Sehgal M, Ladabaum U, Mithal A,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fter Colonoscopy at Ages 45–49 or 50–54 Years[J]. Gastroenterology, 2021.

[2]45歲就該做腸鏡!600萬人大數據發現,45-49歲首次做腸鏡與結直腸癌風險下降50%有關.消化界.2021-03-26

[3]《柳葉刀》:一次腸鏡可保平安!這22類人儘快去做檢查!.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2022-07-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