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頭痛在臨床較常見,與月經周期關係密切,每遇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以頭痛為主要症狀,經後輒止。

本病屬於內傷性頭痛,屬於現代醫學 「經前期綜合徵」範疇。西醫治療一般按神經性頭痛處理,雖能緩解症狀,但不能完全治癒。

頭為諸陽之會,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榮於頭。經行時氣血下注沖任而為月經,陰血相對不足,無論外感六淫之邪,或臟腑內傷之變,均可在此時引起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從而導致頭痛。

本病病機為本虛標實,本為肝腎陰虛、氣血虛弱,標為血瘀、肝火、痰濕。經行前後,氣血變化較大,若本身先天不足,後天脾胃運化之力亦弱,致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經行時經血下注沖任,陰血更加不足,血不上榮於腦致腦失所養,不榮則痛。

若素體情志內傷,肝失調達,氣機不暢,氣滯則血瘀,或正值經期,貪涼飲冷,或因跌仆外傷,瘀血內阻,瘀血隨肝氣上逆阻滯腦絡,脈絡不通致痛; 或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因沖脈附於肝,經行時陰血下注沖任,沖氣偏旺,挾肝氣上逆,氣火上擾而致頭痛; 或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傷脾,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經行沖氣挾痰濕上逆,阻滯腦竅,導致頭痛。

治療本病需首分虛實,並明確虛實之緩急。虛者以補益肝腎、調補氣血為主,實者以祛除邪實,兼以補虛。

32歲王女士,既往月經規律,半年前出現經期頭痛,以隱痛為主,伴頭暈乏力,經後自主緩解,2 個月前因勞累出現月經量較前減少,周期可,色淡紅,腹部綿綿作痛。

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中醫診斷: 經行頭痛。證屬虛證頭痛。治以補益肝腎、調補氣血為主。

方以八珍湯加減: 當歸 、赤芍 、川芎、丹參、黨參、茯苓 、山藥、熟地黃、山茱萸、菟絲子、杜仲 、天麻 、牛膝 、葛根、甘草。

服藥後,月經量少,經期頭痛較前緩解,略有頭暈,上方加桑椹,繼續服用。之後根據月經周期調周治療,注重補益肝腎,調和氣血。

調理兩個月後,月經量可,經期頭痛、頭暈症狀消失。隨訪 3 個月,未見復發。

虛證頭痛,其病因病機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經行時氣血變化較著,經血下注沖任,陰血不足,血不上榮於腦致腦失所養,不榮則痛。

治療以補益肝腎、調補氣血為治療大法。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源,補後天以補先天之不足,所以臨床上常顧護脾胃,使氣血生化有源,常用八珍湯加減以健脾益氣養血; 山茱萸、熟地黃、杜仲、菟絲子調補肝腎; 葛根、天麻載藥上行,配以少量牛膝使經血循經下行。

全方補而不滯,使氣血通暢,則頭痛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