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十而立,但有些人的30歲卻充滿了疲憊與無奈:
明明一天沒做什麼事,就是整個人提不起精神;
腦子和身體都像生了鏽,怎麼都轉不動,感覺膝蓋也大不如前;
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就連頭髮也陸陸續續地變稀疏……
醫學界流傳著一句話:人體是最靈敏的天然感受器。
我們的身體發出的每一個信號,本質上都是一次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跨入中年的門檻,這6種走下坡路的跡象,請務必留意。
睡眠質量差
「每天少睡1小時,人生就多活1/24」,這句話曾經是李開復常說的人生格言,現在被他自己徹底推翻。
年輕時,李開復曾是眾人眼裡的鐵人,殊不知他靠著吃咖啡因藥丸抵抗睡意。
患病後,每晚22:30前上床,保證7個小時的睡眠,成了他的作息鐵律。
李開復在總結自己的抗癌歷程時說:
「患病之後才明白睡眠的重要性,我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
心理專家喻小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各類疾病發病率持續增高,睡眠質量差是幫凶之一。」
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超過40萬人參與的大型研究表明:
睡眠不足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倍到3倍;
經常失眠的人,發生抑鬱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倍;
每天晚上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比正常人高180%。
中醫強調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睡不好,渾身疲憊;睡好了,精神百倍。
好好睡覺,才是富養身體的最好方式。
運動力減弱
《奧森日記》一書中,記錄了物理學教授曹林人到中年,所感受到的來自身體的異常。
他發現自己從1樓走到4樓,要歇4次,甚至常有要暈倒的感覺。
他說:「最困難的是出門繫鞋帶,彎腰下去中間隔著凸起的肚子,真是千難萬阻,氣喘如牛。」
去醫院檢查,被查出了重症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2021年一項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研究顯示:
人體的骨骼肌質量下降,發生心肌缺血會直接體現為運動力減弱,30歲左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了81%,死亡風險則增加了22%。
衰老,是生命中不可逆的進程,首當其衝的就是體重上升,體力下滑。
人到中年,很多人大腹便便,稍一跑跳,就會心跳加速,久久不能平靜;
平常不是坐就是臥,還時常腰酸背痛,猛一起身就容易頭暈眼黑;
以前上樓一口氣,面不改色心不跳,現在爬樓費勁不說,哪怕多走兩步路也會氣喘吁吁。
其實,這都是因為心肺功能下降,再加上肌肉萎縮,關節的活動度降低,表現出來的初老跡象。
運動,給了我們重生的機會,能幫助我們找回體力。
當你學會用運動治癒自己,你流下的每一滴汗,都會成為別人羨慕的實力。
來源:全景視覺
記憶力下降
前不久,博主張不同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讓人倍感唏噓。
30歲那年,他被提為部門經理。
升職加薪是好事,但在瘋忙工作一段時間後,他的狀態變得極差:
剛想做的事情,轉頭就忘,想好要說的話,張嘴就不記得;
聽別人說話時,光看到對方嘴巴在動,卻記不住人家說了什麼;
甚至好幾次,在開車上下班的路上,差點因為精神恍惚發生交通事故。
《神經科學雜誌》上曾經有一項研究顯示:
人的記憶力在20歲前後最佳,由於大腦的灰質區域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25歲後記憶力開始下降,年齡越大記憶力值越低。
因此30歲的人被健忘困擾,並非稀奇。
面對大腦提前拉響的警報,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及時預防才是對自己負責。
來源:全景視覺
飲食不規律
10月6日,黃曉明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自己的入院照,並配文:「人還是不能放縱自己。」
照片裡黃曉明打著點滴,密密麻麻的紅疹蔓延至整個手臂,看上去頗為駭人。
原來,他是在胡吃海塞完一頓海鮮夜宵後,突發腸胃炎和急性蕁麻疹被送進醫院。
無獨有偶,長沙的洪女士最近很煩惱,因為自己剛過30歲就確診糖尿病。
而這一切,都是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種下的苦果。
洪女士經常飽一頓餓一頓,又愛吃高油高糖的食物,身體內分泌被打亂,胖了近20斤,以致空腹血糖高達16mmol/L,比正常值整整高出了2倍。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一項研究發現:
飲食紊亂症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那些沒好好吃的飯,早晚會反噬健康,報復在自己的身體上。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好好吃飯,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來源:全景視覺
充滿無力感
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主任醫師林小波,分享過這樣一個接診視頻。
一位32歲的女性患者,持續幾個月頭暈、目眩、耳鳴,什麼事也不想做,還總想睡覺,家裡人總怪她懶,為此經常發生爭吵。
鏡頭中,她忍不住傷心落淚:「我以前明明是個脾氣溫和的人,現在卻經常為一點小事生氣,感覺做事沒動力,做人沒意義。」
之後,她被確診為橋本甲減,屬於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里最常見的一種,心理壓力大或身體機能下降都可致病。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人在產生負面情緒時,超過70%的人,都會以攻擊自身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這些情緒。
人過三十,上有老下有小,誰不是負重前行,負面的情緒一旦蓄積,整個人自然就充滿無力感。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疾病靠近前,透過每一個細微的變化,聽懂身體的弦外之音,做自己的良醫。
來源:全景視覺
手機依賴症
看過一幅漫畫。
一個年輕人正在看書,旁邊放著一個手機。
這時手機亮了,他拿起來看了一眼,然後放了回去。
過了一會兒,手機又亮了,他再次拿起,可這次,他扔下書本,拿著手機離開了……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每天晚上抱著手機入睡,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
吃飯、走路、聊天時都放不下,就連去個廁所,都不能沒有手機……
總之離開手機,就會感覺焦慮不安,這就是典型的手機依賴症。
前幾天,看到一個令人後怕的新聞。
深圳31歲的小陳,因為習慣每晚刷手機刷到自然睡,導致左眼刺痛失明,患上眼中風。
讓人難過的是,由於他左眼眼底視網膜下方有分支動脈阻塞,已無恢復視力的希望。
《光明日報》曾組織發起一項針對成年人的調查,結果顯示:
74%的參與者表示自己手機不離手;80%的參與者表示手機給自己帶來了健康問題。
現實中,很多「低頭族」一邊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一邊抱怨無聊空虛。
手機依賴症的本質,在於獲取快感的途徑簡單粗暴,而這種垃圾快樂,堪稱時間殺手。
最可怕的是,成年人的生命力就這樣被吞噬得無影無蹤。
來源:全景視覺
歲月催人老,時光不回頭。
任誰也無法阻擋衰老來襲,正如誰也無法阻止冬天的到來。
但我們可以做好下面這4件事,讓衰老的步伐來得更慢一些,讓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1. 保持規律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
早睡,試著晚上10點睡覺,把手機請出臥室,提前堵死晚睡熬夜的通道;
早起,讓日光幫助我們快速清醒,實現從褪黑素到血清素的分泌轉變,身心愉悅。
2. 注重膳食均衡,健康是吃出來的。
吃得靜一點,關掉電子設備,享受一飯一蔬,避免無意識進食;
吃得淡一點,拒絕高油、高糖、高鹽,避免加重心腎負擔,保持血管年輕;
吃得雜一點,每天主副食品不少於10種,葷素兼顧,粗細搭配,飲食多樣化。
3. 經常運動健身,想要扛老並不難。
每周至少保證1次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等。
每次持續時間儘量不少於30分鐘,尤其是力量訓練。
每次運動的最高心率不要超過170減去年齡的數值,科學鍛鍊有益保持年輕健康。
4. 擺脫中年無趣,學習一項新技能。
學習新的技能,是一個快速豐富自己的過程。
琴棋書畫、烹飪美食、跑步健身、旅行寫作……
學習沒有什麼標準,只要能夠從中獲得滋養。
格式塔派心理學家曾提出:
人在30歲會進入人生的一個頓悟期,從此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對自身產生巨大影響。
的確,人生是自己的,是一路生花,還是一路荊棘,都由自己來定。
既然過了人生的分水嶺,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就愈發明白:
人這輩子,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安頓好自己的內心,比什麼都重要。
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的人,不管他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願你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充足的生命力,收穫更加從容的餘生。
作者:樂在琦中,鍾情文字,表達自己,梳理情感,致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