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是老牌瀉下類中藥,因其藥性峻利,能推陳致新,好比國家能平定禍亂,安內攘外的一員虎將,故有「將軍」之名號。

中醫

中藥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和根莖。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藥材稱北大黃,主產於青海、甘肅。藥用大黃藥材稱南大黃,主產於四川。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本品氣清香,味苦而微澀。以切面錦紋明顯、氣清香、味苦而微澀者為佳。生用,或酒炙(飲片稱酒大黃),酒燉或蒸(飲片稱熟大黃),炒炭(飲片稱大黃炭)用。

大黃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經,利濕退黃。

注意:孕婦及月經期、哺乳期慎用。又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亦應慎用。

《神農本草經》:「大黃,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生山谷。」

《本草發揮》

成聊攝云:大黃謂之將軍,以苦蕩滌。又云:宜下必以苦,大黃之苦寒以下瘀熱。又云:腸燥胃強,以苦泄之。大黃、枳實之苦,下燥結而泄胃強也。

潔古云:大黃之性,走而不守,瀉諸實熱,大腸不通,蕩滌腸胃間熱,專治不大便。《主治秘訣》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四:去濕熱一也,除下焦濕二也,推陳致新三也,消宿食四也。用之酒浸煨熟,寒因熱用也。又云:味苦純陰。熱淫所勝,以苦泄之。酒浸入太陽經,酒洗入陽明經,余經不用酒。又云:腹中實熱者,用大黃、芒硝。又云:大黃苦味之厚者,乃陰中之陰,故經雲泄下。

海藏云:味苦寒,陰中之陰也。下泄推陳致新,去陳垢而安五藏。謂如戡定禍亂,以致太平無異,所以有將軍之名。入手足陽明經。以酒引之,上至高巔;以舟楫載之,可浮胸中。本苦泄之性,峻至於下。以酒將之,可至至高之分。若物在高巔,人跡不及之處,必射以取之也。故太陽陽明、正陽陽明,承氣湯俱用酒浸。惟少陽陽明為下經,故小承氣湯不用酒浸也。襟證方有生用者,有用面裹蒸熟者,其制不一。 《衍義》雲。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用大黃、黃芩、黃連。或曰:心氣不足矣,而不用補心湯,更用瀉心湯,何也?答曰:心氣獨不足,則不當吐衄也。此乃邪熱因不足以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兩全之。有此證者用之,無不效,量虛實而用之。

丹溪云:大黃屬水與火,苦寒而善泄。仲景用之以治心氣不足而衄血者,名曰瀉心湯。正是因少陰經之陰氣不足,本經之陽氣亢甚,無所輔著,以致陰血妄行而飛越,故用大黃,泄去亢甚之火,使之和平,則血歸經而自安矣。夫心之陰氣不足,非一日矣。肺與肝俱各受火而病作,故以黃芩救肺,黃連救肝。蓋肺者陰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舍也。肺肝之火既退,陰血自復其舊矣。《衍義》不與明說,而曰熱因不足而客之,何以明仲景之意,開後人之盲聵乎?

《本草崇原》

大黃 《本經》謂之黃良,後人謂之將軍,以其有伐邪去亂之功力也。古時以出河西、隴西者為勝,今蜀川河東、山陝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錦紋者為佳。八月采根,根有黃汁,其性滋潤、掘得者,竿於樹枝上,經久始干。

大黃味苦氣寒,色黃臭香,乃肅清中土之劑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閉。氣血不和,則為寒為熱,瘀血行而寒熱亦除矣。不但下瘀血血閉,且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夫留飲宿食,在於腸胃,癥瘕積聚,陳垢不清,故又曰:蕩滌腸胃,推陳致新。夫腸胃和則水谷通利,陳垢去則化食調中,故又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也。 《玉機真藏論》云: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胃氣安則五臟亦安,故又曰:安和五臟。愚按:大黃抑陽養陰,有安和五臟之功,故無毒,而 《本經》名曰黃良。但行泄大迅,下瘀破積,故別名將軍,而列於下品。

西北之人,土氣敦厚,陽氣伏藏,重用大黃,能養陰而不破泄。東南之人,土氣虛浮,陽氣外泄,稍用大黃,即傷脾胃,此五方五土之有不同也。又,總察四方之人,凡稟氣厚實,積熱留中,大黃能養陰,而推陳致新,用之可也。若素稟虛寒,雖據證當用大黃,亦宜量其人而酌減,此因稟質之有不同也。至 《傷寒·陽明篇》中,三承氣湯,皆用大黃。大承氣、調胃承氣與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熱而調其腸胃,使之下泄也。小承氣但用大黃,不用芒硝,所以行腸胃之燥結也。燥結行而陰陽上下內外皆和。今人不知傷寒精義,初起但發散而消食,次則平胃而挨磨,終則用大黃以攻下,不察肌表經脈之淺深,不明升降出入之妙義。胸隔不舒,便謂有食;按之稍痛,更雲有食。外熱不除,必絕其谷,腸虛不便,必下其糞,處方用藥,必至大黃而後已。夫稟質敦厚,或感冒不深,雖遭毒害,不即殞軀,當一二日而愈者,必至旬日,當旬日而愈者,必至月余。身愈之後,醫得居功。若正氣稍虛,或病邪猖獗,亦以此醫治之,此醫但知此法,鮮不至死。噫,醫所以寄死生,可以盲瞽不明者,而察秋毫之末乎。不思結網,但知羨魚,恥也。旁門管窺,居之不疑,恥更甚焉。

現代藥理

大黃具有調節胃腸運動作用,能增加腸推動性運動,使腸蠕動亢進;並能抑制大腸水分吸收,刺激腸黏膜分泌,促進排便;所含鞣質對胃腸運動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腸道蠕動,阻礙胃內容物向腸道移行,引起繼發性便秘。大黃在體內外對多種細菌(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病毒(柯薩奇病毒、帶狀皰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肝、腎、胰具有保護作用,能抗肝損傷,促進膽汁分泌;保護腎功能,抑制腎炎發展,緩解腎損害;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緩解胰腺損傷程度,加速胰腺組織的再生和修復。對血液循環系統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大黃炭能使循環血流速度變慢,紅細胞聚集,局部血液黏滯性升高而止血;生大黃、酒大黃能改善實驗性瘀血,具有活血作用。大黃及其成分單體能使尿量增多,尿鈉與鉀含量明顯增加;此外,尚有抗炎、抗潰瘍、抗纖維化、降血糖、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腫瘤、抗衰老等多種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