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你可能會問:都什麼年代了,那還有什麼地雷?近日我們還真接診了一位踩了「地雷」的患者。

早上剛一開診,小趙急匆匆進來:「大夫我來不及掛號,快幫我看看,我今早起床,腳剛著地,腳底一陣刺痛,差點沒把我疼死!好像踩到地雷了,走上幾步疼痛稍微輕些,以前從來沒有這種情況,咋回事呀?」詢問病史後得知:小趙為了保持身材,進行了較大強度的鍛鍊減肥。我們為其開了核磁檢查,結果顯示:足底筋膜炎。「啥是足底筋膜炎?我怎麼會得這個病,咋治啊?」小趙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蹦出來,那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又稱足跟疼痛綜合徵,它是引起足跟痛常見的原因之一。現研究認為:足底筋膜炎患者足底筋膜存在膠原退變,加上外界因素導致微損傷,致使筋膜組織發生了退行性改變。隨著整個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足底筋膜炎的發生率逐年升高,是最常見的足部疾病,占所有損傷的8%,其好發於40~60歲人群,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2倍。

常見誘發因素

本病多由反覆的小創傷及過度緊張引起,常見的誘發因素有跟腱或腓腸肌緊張、過度負重、鞋不合適、高足弓與扁平足、肥胖、硬地面長時站立等。

最典型臨床特徵:走出「第一步」痛

通常患者會在一段時間不活動之後(比如晨起、久坐後)的第一步出現足跟內側刺痛,行走數步後疼痛有所緩解,但隨著步行時間增長或站立時間增加,疼痛又加劇。疼痛部位位於足底筋膜跟骨的起點、跟骨內側結節處,即痛在足跟,觸診足底筋膜近端附著點或相關激惹試驗可重現足跟痛。

有哪些輔助檢查?

①影像學對於診斷足底筋膜炎一般不是必須的。但在鑑別診斷時其最有用,其中足底筋膜增厚和脂肪墊異常是鑑別足底筋膜炎的兩個最好因素;

②診斷性超聲可用於評估足底筋膜厚度,因為足底筋膜厚度減少與足跟痛症狀相關。

如何預防及治療呢??

①本病以非手術為主,如休息、自行拉伸、強化肌肉訓練、腳後跟墊,矯正器械、冰敷,減肥,非甾體抗炎藥。

②其他治療方法還包括:夜間固定,矯正器械應用。

③局部注射類固醇藥物:短期有效而長期效果不明顯,且副作用較多。

④體外衝擊波療法(ESWT):使用聲波消除炎症反應,理論上可以導致新生血管及修復。

⑤手術治療:局限於筋膜切開而非去除骨刺。對於腓腸肌萎縮的病人可以採用腓腸肌松解,81% 的患者疼痛減輕。

⑥預防本病:平時增加足的力量、肌肉力量,比如多做一些腳抓毛巾,拉伸小腿的動作,多在沙灘或軟地上光腳走;避免不合理的鍛鍊,比如長時間的行走,站立(甚至超過10小時),也會損傷筋膜,必要時藉助足底支具或定製鞋進行適當保護。


來源‬:西安市‬第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