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顯卡市場已經被礦潮攪的亂七八糟了,一票等等黨從 4500 的 RTX 3060Ti 一路等到了 7K+,而且似乎完全沒有要降價的趨勢。

在這緊急關頭,老黃髮布了 RTX 3060,鎖礦的消息讓礦老闆完全對它沒有興趣,但是就在 6700XT 發布前夕,老黃「不小心」整了個解鎖算力的驅動,導致 3060 價格立馬 x2,不少玩家都持票等待紅隊的新產品,今天就來看這稀有空氣的味道到底如何。

外觀展示


▲公版 6700XT 採用了雙風扇的設計,標準雙槽設計,不過這個正臉有點讓我出戲,大概是我假面騎士看多了的原因,越看越像一雙眼睛。。。


▲顯卡正中央有 Radeon 的 LOGO,自帶紅光信仰加成,這裡做了斜面的設計,所以無論是豎插顯卡還是直接插在主板上,這個 LOGO 都能看得見,細節滿分。


▲C 位大寫的 R 讓我想起了某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顯卡供電設計為 8+6pin,配合雙槽規模的散熱,基本上能猜出這卡的功耗和發熱並不高。


▲不過這張卡在外框上下結合處開縫較大,當我以為是這張卡本身問題的時候。。。


▲我拆出了我的第二張卡。。。不僅接縫處沒改善,而且還有一丟丟掉漆,完美外觀黨的同學還是等第二批吧。


▲散熱鰭片做了黑化處理,少了一份高調,多了一份穩重,在僅有雙槽的卡身中,AMD 塞滿了散熱鰭片,並且延伸到整張顯卡,為了不擋主板任何一條 PCIe,AMD 也是想盡了辦法。


▲背面就是磨砂質感的金屬背板了,銀色和黑色的撞色雖然簡單,但是依舊耐看。


▲視頻輸出依舊提供了三個 DP 1.4 和一個 HDMI 2.1。

上機測試


▲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我使用的測試平台。


▲主板來自華擎的 X570 Taichi Razer,外設燈廠和主板廠的激情碰撞,雷蛇的加成有效的彌補了華擎 RGB 不足的短板,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

本次測試除了 RTX 3060Ti、RX 5700XT 以外,主板將會全程開啟 Resize Bar,使顯卡性能達到最大值。


▲為了發揮這張 6700XT 的全部性能,所以 CPU 自然也要當今最強桌面級處理器,來自同陣營的 AMD Ryzen 9 5950X,開啟 PBO,7000+的售價足以證明它的身份和地位。


▲散熱器來自超頻三的巨浪 360 Pro。


▲冷排採用了 12 條水道,輔以無橡膠分流片的設計,能有效降低水流阻力,更快的將熱量帶走。


▲冷頭採用了三相電機+石墨軸承的設計,在高速旋轉的同時依舊可以保持較低的噪音,兼顧了散熱和低噪。

RGB 在冷頭部位也沒有缺席,在主板沒有 RGB 燈控的情況下,這顆冷頭可以通過內置的 RGB 控制器實現彩虹的燈效,僅需要接入電源線即可,燈效同步也可以與台系四大板廠聯動(華妖技微)。


▲標配三把九翼純白 RGB 風扇,最大風量可達 65.4 CFM,RGB 和冷頭一致,可以使用風扇內置的 RGB 控制器實現彩虹燈效。


▲內存來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


▲我使用的這兩條的規格為 XMP 3600 C17-19-19-39,屬於那種延遲中規中矩的 3600 頻率的條子。


▲它頂部的金屬特別像是皇冠,搭配獨家設計的五段式超廣角 RGB 燈效讓它無時無刻散發出王者的氣息,當然插滿食用更加。


▲測試 SSD 為大華 C900 ,這款 SSD 性價比非常不錯,TLC 顆粒,緩內速度寫入也能達到 1800MB/s,綜合價格來看是一個不錯的大碗肉。


▲電源則是安鈦克的 HCG-X1000,提供長達十年的換新服務,十年換新和十年保的意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比於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夠提供更好的電氣性能,提高電腦穩定性。大一號的風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風量,減少風扇轉速帶來的噪音。


▲土豪金磨砂配色成為我購買它的最大理由,雖說沒有性能提升,但是讓你的電腦檔次更高。




▲琳琅滿目的輸出口,單路 12V 的功率可達 996W,整體最高功率可達 1000W,輔以 80 PLUS 金牌認證,可謂是高端必選之一。


▲測試機架來自酷冷至尊的 Master Frame 700。




▲這貨的中文名字我準備叫它變形金剛,因為它可不是單純的測試架,它可以在機箱模式和測試機架模式來回切換。它同時還提供了 VESA 孔位,可以使用延長臂將顯示器固定在機箱上,一箱三用,非常的炫酷。


▲除了常見的 ATX、MATX、ITX、SSI-EEB(E-ATX)以外,還兼容了伺服器領域常見的 SSI-CEB,兼容性還是不錯的。

理論性能測試


▲DX12 2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TS,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2 4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TSE,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光追遊戲測試的 3DMark Port Royal,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1 2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FSE,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1 4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FSU,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3DMark 光線追蹤功能測試,跑三圈取平均值,越高越好,結果如圖。

在默認情況下,NV 傳統優勢項目 Time Spy 中,3060Ti 以微弱的優勢領先,但是簡單超頻至 2.8GHz 後,在 2K 解析度下 AMD 出現了反超,不過在 4K 模式下僅做到了縮小距離,從顯卡規格上來看,AMD 對於 DX12 的優化還有待提升啊。

Fire Strike 就是 AMD 的優勢了,在未超頻的情況下,兩個測試項目均超越了 3060Ti,而且有著不小的差距,超頻後就更不用說了,3070 地位都快不保。

至於光追嘛。。。AMD 還是挺慘的,畢竟老黃家已經玩了很久了,AMD 這才剛剛起步,我們還是要給 AMD 一段時間的,反正

溫度功耗測試




▲隨後使用驅動自帶的 Stress Test 燒機五分鐘記錄功耗和溫度,默認功耗僅有 186W,即使超頻後也僅有 213W,相比 NVIDIA 非公版的 3060Ti 240W 低了不少,同時性能也不輸 3060Ti,看來能耗比上,AMD 依舊還是非常的優秀。

溫度控制方面,由於在驅動中僅能拉到 15% Power Limit,所以溫差的表現並不大,基本上都能壓制在 80 度左右,這個溫度不能說是優秀,只能說是夠用。

遊戲性能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預設最高特效,DX12 模式,開啟 TXAA,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極限競速:地平線 4 預設最高特效,解鎖幀率,關閉動態模糊,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彩虹六號:圍攻預設最高特效,DX11 模式,TAA 100% 渲染,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全境封鎖 2 預設最高特效,DX12 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刺客信條奧德賽預設最高特效,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五圈,去最高分最低分後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看門狗:軍團預設最高特效,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1080P 解析度下,遊戲幾乎就是一邊倒,六款遊戲中 AMD 以 5:1 的優勢大幅度領先,不過在 2K、4K 解析度下,3060Ti 在古墓麗影、R6、看門狗這幾款遊戲中有追上甚至是反超的趨勢,看來這 NV 的 LOGO 是沒白貼。

總結

一句話概括,6700XT 相對於 3060Ti 有小幅度的領先,原價買血賺,4000 以下買不虧,我通過某些途徑提早買到了這兩張公版 6700XT,在我簡單把玩後我個人的心裡價位是 3999,看來公版定價 3699 對於我來說還是有驚喜在的。

這張卡的性能介於 3060Ti 至 3070 之間,不過和 3060Ti 的差距並不大,如果後期 30 系開放了 Resize Bar 功能,那麼超過 6700XT 也是有可能的,不過顯卡剛剛發布,驅動優化的空間也有,希望 AMD 能通過優化拉開與 3060Ti 的差距。

這張顯卡的 2K 遊戲性能完全沒有問題,都能以高畫質流暢運行,雖然 4K 普遍都不足 60 FPS,但是在中低畫質下也能得到一個不錯的體驗,12G 的顯存優勢就在這裡了,不過這張卡的定位就在 2K,強行上 4K 還是有點難為它了。

6700XT 這顆 GPU 的超頻性能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不過這就需要交給散熱更好、功耗限制更加開放的非公了,公版都能無腦拉到 2.8G,那非公拉滿頻率條不再是夢,甚至還能和 3070 掰掰手腕。

據某廠的可靠消息稱,6700 系列僅有 6700XT 這一顆 GPU,6700 被 AMD 扼殺在搖籃里了,而並非傳說中的延期,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起來,我們手上的 6700XT 真的是 AMD 原本的 6700XT 嗎?

通過規格來看,這張 6700XT 和自家 6800 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兩者中間應該還有一款流處理器在 3000sp 左右的產品,那有沒有可能這張 6700XT 其實是 6700 改名,而被幹掉的其實是 6700XT 呢?又或許後期 AMD 發布 RX 6700XT Pro 之類的 6700XT 增強版用來應對 3070S?配合 6800 停產的消息來看確實有點細思極恐了,不過是我個人亂猜,切勿當真。

最後祝各位早日擺脫這畸形的顯卡市場、擺脫資本家的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