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昨天發布了一個叫做Snapdragon Sound的技術,它的出現,是為了從技術的角度解決無線音頻音質差、複雜射頻干擾環境下容易斷音/通話掉線、音頻和視頻不同步、用戶手機和耳機配對不便、續航時間短等痛點,應對無線音頻取代有線音頻後實現媲美有線音頻的體驗這一挑戰。

那麼現在已經有了那麼多音頻技術,Snapdragon Sound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Snapdragon Sound並不是僅針對某個單一音頻鏈路進行優化的單項技術,它涵蓋了包括移動平台和相關技術、信號處理和無線連接、音頻和視頻等技術組合。也就是說,這是高通現有的各種音頻技術的打包方案,首次從系統層面解決無線音頻的痛點。

我們知道,很多終端廠商都嘗試從設計角度解決這些問題,比如有一些廠商會根據自己的底層UI進行優化,將延時優化到只有80、90多毫秒,但是必須在廠商自己的設備上才能達成,配上別的品牌的設備就原形畢露了,這是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解決的。

比如用A品牌的手機搭配B品牌的耳機,使用體驗是不同的。有的手機無線連接距離很長,抗干擾能力很好;而有的手機在連接時傳輸距離很短,且容易斷音。又比如手機是個貴手機,但在匹配不同的耳機時,由於不支持某些編解碼能力,也不能享受最好的音質。站在用戶的角度,用戶很難搞明白自己的手機是不是支持某些耳機最好的音質和連接性能,這時候就需要有一位大佬站出來平衡一下,提供一個各家都可以用的打包方案。


高通就是從系統層面的技術角度解決這些痛點。這給終端廠商帶來的便利就是,Snapdragon Sound系統級的解決方案從整體架構來考慮,一旦使用Snapdragon Sound,就等於知道這個產品是在方案出廠時就已經在手機端和耳機端進行了同步的優化,這樣讓OEM廠商的開發流程大大減少。

而過去,以高通的aptX Adaptive技術為例,在支持aptX Adaptive技術之時,終端廠商還需要自己進行終端匹配上的優化問題,而在Snapdragon Sound打包後,所有的技術都能夠拿來即用,優化流程將會大大縮短。

當然,在OEM廠商使用Snapdragon Sound技術之後,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開發,根據各自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產品屬性。

Snapdragon Sound可以支持96kHz採樣率的高解析度音樂播放,超過了CD的音質;對高清音樂播放可支持的頻率響應帶寬高達40kHz,常規的業界比較好的方案只能達到20kHz;語音通話的採樣率支持32kHz,也高於從手機端到耳機端業界最高的16kHz寬頻通話。只有32kHz超寬頻通話能給用戶提供非常清晰、接近真實的聲音,就像面對面講話一樣。

再來說說Snapdragon Sound跟LHDC和LDAC的區別。LHDC和LDAC只是音頻編碼技術,主要在於提升音質,但是因為標準藍牙的碼率是有限的,碼率過高,抗干擾能力就會變差。而Snapdragon Sound是一種音質和連接技術等合成的打包方案,從維度上來說要比LHDC和LDAC高很多。

前面已經說了,Snapdragon Sound能夠支持24bit/96kHz,如此高的採樣率還需要高速連接技術的支持,這個移動連接系統是由FastConnect 6900來支持的。不僅支持高清音樂播放,還帶來超寬頻語音通話和端到端的超低系統時延,以及可靠的穩健連接。它是一種系統級的技術,融合了先進的音頻技術、智慧型手機和無線耳塞間的高速連接技術和移動平台的創新技術,遠遠超出了像LDAC和LHDC codec 的範疇。


最後是針對遊戲和視頻場景音頻鏈路的,在進行了系統級時延優化後,Snapdragon Sound能夠支持低至89毫秒的音頻/視頻同步時延,比競品方案低45%,這個平均水平就達到了某些耳機針對自家手機單獨優化後的最高水準。

是不是很厲害?在藍牙傳輸速率有限的情況下,Snapdragon Sound這套方案既保證了音質,也保證了傳輸速率,抗干擾性和穩定性也極強。OEM廠商也不用針對每一項各各優化,只要直接購買高通系統級的Snapdragon Sound方案就好,它提供了統一的音頻體驗,換手機或者換耳機都不會翻車。


最後就是高通把Snapdragon Sound做成了一個品牌標識,以後會印在產品包裝上,類似於杜比認證或者DTS認證之類的。小米和鐵三角會率先推出帶有Snapdragon Sound標識的產品。

目前基於Snapdragon Sound優化的產品還只有智慧型手機和無線耳塞/耳機,未來在PC、智能手錶、汽車和XR眼鏡上也會看到Snapdragon Sound的標識。印有Snapdragon Sound品牌標識的產品,代表著統一的優質音頻體驗。


高通還聯合Amazon Music合作發布精選歌單,方便用戶體驗Snapdragon Sound支持的超高清音樂。這盤棋是不是下的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