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上回說到《CPU哪家性價比高(戳這裡)》,如今顯卡CPU價格高高在上,有性價比的還真不多,拋開5950X這類生產力級別的旗艦,一般就10600K、10700K、10850K、5800X這些價格還不錯的新U,或者3900X、3800X、3600等老U。

▌主板性價比

但CPU光放那兒,它可運行不起來嘛,得買主板。算上主板的價格,兩家的價格會有什麼變化呢?


我們先來看下主板,型號比較多選擇其實太多了,咱們就舉比較主流的、有代表性的。

intel方面,本身市場平均價其實是更高的,但由於微星出了幾個性價比較高的板子,導致天梯圖中價格顯得低...如果換成其他同規格型號、或者ROG的同級別板子,會再貴一兩千。


如果不去超頻、帶帶10代中低端U,那麼微星B460M迫擊炮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接近2x300A核心供電,CPU供電極限在230W左右,千元內頭把交椅,帶10700都不是問題,只要你心大,也可以插上10900K(大概全核4.8G),只是散熱成本可能比主板都貴。缺點是上下橋方案,


相較於現在主流DrMOS方案確實拉胯些,溫度表現理論上比較差,不過SM4503 80A雙下橋,溫度表現在同級別里其實挺好的,當然溫度上去了還是撐不住的。

默認功耗牆低的板子記得解鎖PL1/PL2。差不多價位的華碩TUF需自己解鎖功耗,電壓給的過於激進,功耗、溫度表現都不太行。技嘉小雕(B460M AORUS ELITE)價格670就低了一絲絲,但供電更差、沒啥意思。七彩虹的話更沒必要提了。


不過B460的問題在內存頻率,搭i7也只有2933,想超超內存建議Z490,要麼轉投隔壁。

其實中高端U上Z490 tomahawk也夠用了,但比較神奇的是11代U雖然沒什麼必要,但Z590新板子有點意思,這代微星Z590-A pro入門板子都是DrMOS供電看齊Z490 tomahawk,價格更便宜,


如果不在意外觀,反而是更划算的選擇。有超頻需求上Z490 Unify,如果不是預算爆棚,旗艦級板子實在沒必要。


AMD方面,B550不用說了,現在性價比最高的平台,雖然都不便宜,但供電比B450是質的飛躍,甚至超過了更早發布的X570。


B450整體價格更低,但是接口、總線等方面都挺拉胯的,如果幾乎沒拓展需求、只在乎供電,那麼TUF B450M重炮手是不二之選,因為是B550之後出的,供電部分照搬B550重炮手,比較建議搭配老U使用。


Zen3新U沒拓展需求就微星B550M迫擊炮或者TUF B550重炮手都行,主要看價格,480A供電夠用,有超頻需求現階段最強的板子是華碩StrixB550-XE(供電上b550xe>b550e>c8h>x570e),獨一檔的E的強化版,14相x90A=1260A供電。


但其實應付絕大多數超頻需求,微星B550 Tomahawk、華碩Strix B550-F、技嘉B550 Aorus Elite(注意不是Matx)這檔就夠用了...

如果有拓展需求又要超頻,X570高端板子目前只有華碩C8DH有點意義,供電也是1260A,主要優勢在就他有OC Switcher,結合All Core OC和PBO的兩種優勢,全核和單核都能得到最佳表現。板子價格5000貴也不是很貴但也不便宜,而且斷貨...


▌CPU+主板一起看

我們把CPU和主板價格組合一下,看看哪家的性價比更高,有什麼奇怪的搭配:


主板都選擇不會產生瓶頸的里最便宜的主流板子(怎麼都是微星...),AMD有B550、X570兩種搭配,根據自己需要選擇。


總的來看,AMD的性價比是明顯更高的。intel帶K的U為了能超一超、發揮性能上限,不得不選Z490/590,成本變相提高。

AMD全開放超頻,供電強就強,很多時候配B550足矣,中端產品線目前有著絕對優勢。除了5600X,哪怕搭配B550都顯得有些智檢...

不得不說AMD這波漲價真的砸口碑,有這個錢都可以上10900F+B460M迫擊炮了,哪怕不能超,但多核規模上確實強,它不香麼?


或者退而求其次上3600,省了將近1400塊錢,有這個錢,加到顯卡上收益更大不是嘛?這裡又拋出了一個老問題——高U低板,高板低U,哪個強?

比方說同價位,你會選5900X+B550還是5600X+C8DH?結果是顯而易見的,5600X超冒煙了,也追不上5900X。


當然,你要有錢,就不用選了,直接5950X+C8DH。老張個人覺得,在上到平台最強CPU之前,把大量預算都花到主板上,實在不算什麼明智之舉。

▌總結

雖然Zen2老U性價比高,但這代內存甜點頻率在3733MHz左右(再高頻只是好看,效能不佳甚至倒退),Zen3新平台的上限會高不少,也有一些新特性,更有遊戲神秘加成。


去年年底也出了PBO2.0,自適應降壓超頻,單線程提升約2%,多線程約10%,不過只對5000系(Zen3)+500系晶片組開放。

至於intel,雖然Z590已經出了,但應該不會有人真去搭11代U吧?現階段不如等Z690和DDR5,新板子的意義,更多的在於供電升級,搭配10代U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


當然,主板肯定不只是看供電,雖然供電是最重要的,但影響超頻的還有BIOS,某些板子會根據型號定位不同、作一些功能閹割。

同時USB/視頻/音頻/硬碟/風扇接口數量,網卡/音效卡方案,特殊功能,甚至是外觀,都會大幅度影響價格,性價比固然重要,但也得根據自己需求來。比方說插多卡、多硬碟,B550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哪怕X570性價比低,但你我都沒得選。


當然,最讓人耿耿於懷的是,這一年來,很多硬體都進入了「空氣」狀態,有價也買不到,裝機?裝個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