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生什麼事?
發現孩子犯錯時,先不要急著給問題下定義,更不要給孩子批頭一陣亂罵。先讓自己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願意認錯。
2)你現在感覺如何?
在了解事情的經過後,不要急著想教育他們,而是了解他們如今心裡的感受。許多孩子做事情時不會考慮後果,只是將當下的感受釋放出來而已。科學家也表示,人在情緒激動時,別人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必須讓他冷靜下來,才可以做到冷靜思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聽取我們的意見,就應該先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3)你想怎麼做?
還是抒發完畢後,詢問他這個問題,不管他說出什麼樣的驚人之語,也不要緊張害怕,而是冷靜的問他接下來這個問題。
4)那你覺得有哪些方法?
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我們應該給與他們適當的發言權,讓他們進行思考的同時,給予他們一些意見,讓他找出各種不同的方法。有時候這些「童言無忌」的話,會讓你感到驚訝!

▼5)這些方法會有什麼後果?
承接以上的問題,讓孩子思考他給出的方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些後果他是否能夠承擔和接受?如果這時候孩子無法清楚思考,家長應該協助他們清理思路,告訴他們這樣做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不過父母親應該注意,不要長篇大論的說教,只需要陳述事實就夠了。
6)你決定怎麼做了嗎?
在分析所有方法的利與弊之後,問孩子想要怎麼做?即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望,也要尊重他的決定,因為如果你出爾反爾介入太多,孩子以後未必還會相信你。

▼7)你希望我做什麼?
孩子做出決定之後,家長可以做的就是表現出支持的態度,因為這將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讓孩子更加有信心。
8)下次我們該怎麼做?
等到事情過去後,詢問孩子這個問題,給孩子一個審視自己的機會,反思自己的解決方式是否有效,藉此增加他的判斷能力。

許多家長都會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很多小孩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家長能做的就是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後就不用為小孩事事操心了,因為這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技能!
來源:網路資料標籤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