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推動中華台北公投 國民黨站出來
2016年8月6日,裡約奧運上,中華台北奧運代表隊舉旗進場。(新華社)
2018年08月03日 20:09
主筆室
東亞青運取消,台中市長林佳龍宣稱要到大陸遊說並提出申復,行政院長賴清德更荒謬,指責是「蔣介石堅持『漢賊不兩立』退出聯合國」才造成今天的困境,意圖轉移焦點。蔡總統希望「維持現狀」,客觀情勢卻重演民進黨仇中舊套路,兩岸愈對抗,台灣愈受傷,民進黨愈要以對抗刺激選情。
首先要指出,賴清德所謂的「蔣介石主動退出聯合國」,是獨派製造已久的謠言。1971年2758號決議前夕,蔣介石已經願意放棄安理會席次予對岸,接受美方「雙重代表權」提案;後來因為我方票數不足,連「雙重代表權」都不可得,才不得不在2758號案表決前主動退會,以免陷入受辱地位。這段過程網路搜尋隨手可得,青史豈容盡成灰。
獨派流傳的另一個謠言「台灣只要換個國名,就可以繼續留在聯合國」更是自欺欺人。新國家加入聯合國,需要經過安理會推薦,然後大會同意。先不論中共擁有安理會否決權,當時台灣「留下來」的票數就不足了,憑什麼認為以「新國家」加入,票數反而足夠?
中共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並非始自今日,而是中共建政至今的一貫方針,否則中共何必封殺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依此邏輯,怎能期待中共接受台灣換個名字,以新國家的身分加入?又怎能期待中共面對「台獨正名公投」會無動於衷?賴清德以行政院長之尊,卻公然扭曲事實,試圖將東亞青運的責任牽連到蔣介石,只能顯示獨派已經「沒步」,倒退回凝聚支持者的困境。
在東亞青運成為選舉議題的此刻,藍綠兩黨在比賽的,是誰比較能夠保障台灣選手的權益。獨派的「正名公投」此路不通;賴清德、林佳龍的種種表演,只是在累積選舉相罵本。
國民黨應當在東亞青運一事扮演什麼樣角色?政治力本不應該介入體育,但1981年以「中華台北」名義重返奧會的《洛桑協議》,是政治力;「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是政治力;對岸施壓取消東亞青運,當然也是政治力。
面對政治力,必須以政治力來抵消。40年來,台灣用「中華台北」參加了APEC、WTO以及許多國際組織,對台灣人民可說是「不滿意,但可接受」。獨派最讓人不解的是,明明知道「中華台北」是台灣當前現實中的最好選項,卻偏偏要詆毀這個象徵,然後自困在「現實我」與「理想我」的落差中而痛苦不堪。獨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堅持推動「東奧正名公投」,當然不是天真地以為就能夠獲得國際奧會同意,而是要在政治運動的過程中,讓台灣人民從心底疏遠「中華」2字。
要抗衡「正名公投」、維繫中國認同、重建兩岸信任,進而恢復東亞青運,最可行的手段莫過於由國民黨領銜推動「中華台北公投」,訴求以「中華台北」現狀參與奧會等國際賽事。「中華台北公投」的意義在於,讓主張「維持現狀」、參與重於形式、務實而不務虛的民意,有一個表態的管道。現在連署公投恐怕來不及「綁大選」,但可以讓社會有一股動能,關切兩岸對立所帶來的風險,停止兩岸的「惡意螺旋」。
只要「中華台北公投」連署成案,藍營就可以說服對岸不再封殺東亞青運,這才是保障選手比賽權益最有效的方式。
綠營固然會把「中華台北公投」操作成「與對岸唱和」,這是老派國民黨對認同問題畏首畏尾的根源,但這已是老招,也已逐漸失效。然而,蔡英文總統民意支持度只剩下23.4%,獨派姚文智選市長的支持度剩不到10%,另一調查顯示,46.3%民眾願意在兩岸同屬一中下與大陸談判,顯示民眾對綠營對抗路線的憂心。民意已大幅翻轉,國民黨卻仍然底氣不足,那麼,不如拿一張民進黨入黨申請書填一填算了。
國民黨作為主張九二共識的最大在野黨,黨主席吳敦義責無旁貸,有義務領銜推動「中華台北公投」,勇敢和綠營比賽愛台灣,證明自己有能力改善兩岸關係,有能力保障運動員參與世界級競賽,爭取榮譽。從「中華台北公投」開始搶回兩岸問題主動權,接著還可以主動出擊,與柯文哲討論成立「兩岸一家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聯盟的可能性。
兩岸外交惡意螺旋不會在東亞青運事件後結束,APEC領袖會議是下一個可能的衝突點,2020年東京奧運更事關重大,台灣要盡快釋出正確訊號,才能避免孤立。身為民進黨的主要制衡力量,國民黨還不站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