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依璇/5月20日

住在巴黎東郊蒙特伊市的西爾伯,日常買花、買麵包,甚至請電氣工到家裡修繕,都用「桃子幣」付帳。這是蒙特伊的地方貨幣,使用已有4年,現在,巴黎市也開始流通。

法國法律自2014年起認可並規範地方貨幣的使用,目前全國已有數十種地方貨幣,名稱各異其趣,例如蜂蜜幣、螢火蟲幣、三葉草幣和雷諾瓦幣,背後自有地方淵源。

在這些地方貨幣中,較具規模的是巴斯克地區(Pays basque)的Eusko和里昂大都會區的Gonette,也有一些發展成數位貨幣。

法國最早的地方貨幣出現在2010年,這個時間點並非偶然,地方貨幣的興起正與2009年的經濟危機有關。

那場危機迫使許多商家縮小規模或歇業,跨國連鎖企業或許還能挺住,小型的獨立店家卻很難維持,陸續消失。

當時,人們意識到,歐元的價值會受各種外來因素影響,危機一來,最先衝擊的就是身邊的小店,要是失去隔壁麵包舖或巷口文具行,總有一天會只剩下缺乏在地情感歸屬的大賣場可去。

有些人因此開始思考貨幣的意義和交易模式,地方貨幣於焉誕生。

地方貨幣是限定地域使用,並非取代歐元,而是作為補充性質的貨幣,用意是促進在地連結、鼓勵在地消費。

因此,並非任何商家都可加入地方貨幣的交易網絡,只有在地、尊重環境和願意遵守共同規範的小型獨立店家才能加入,通常也只能交易在地生產的商品或服務。

地方貨幣使用範圍小,無處可投資,不易成為投機工具,也沒有銀行可存,所以拿到就一定要花掉,如此才能達到活絡地方經濟的目的。

蒙特伊(Montreuil)的桃子幣誕生於2014年6月,是地方貨幣運作順利的案例之一,一個桃子幣相當於一歐元(約新台幣36元),不用動腦筋換算。

桃子幣只有鈔票,沒有硬幣,面額分為1桃子、2桃子、5桃子、10桃子、20桃子、50桃子共6種,上面繪有蒙特伊建築圖案,都出自當地插畫家之手,也和歐元鈔票一樣有防偽設計。


「桃子」之名的由來,與蒙特伊的歷史有關。蒙特伊在數世紀前曾是桃子盛產地,以品質優良聞名,甚至能進貢宮廷,成為國王的珍饈之一。

桃子幣推出4年來,蒙特伊和周邊幾個小鎮已有超過百家商店或商業服務加入交易網絡,約有2萬到3萬桃子幣在流通。

例如開在蒙特伊商圈的La FabU食堂,除了接受桃子幣外,也提供每週一天兌換桃子幣的服務。

La FabU食堂共同經理西爾伯(Esther Silber)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說,在她的餐廳,營業額中只有3%到4%是桃子幣,不算很多,但使用者都是很在乎地方事務和公民參與的常客,平時也盡量去獨立商家消費。

西爾伯自己也是如此。她說:「我喜歡買蒙特伊生產的東西,所以我用桃子幣去麵包店和花店消費,前陣子家裡有電氣工程,剛好有位師傅接受桃子幣,我就給他桃子幣,這也是一種增加鄰里工作機會的方式。」

在蒙特伊,接受桃子幣的商家或服務遍及各行各業,除了眼鏡店、蔬果店、書局、餐廳之外,還可支付太極拳課程費用。

消費者用歐元兌換桃子幣後,在某家餐廳消費,餐廳再拿桃子幣採購本地農人生產的蔬果食材。當商家想把收來的桃子幣換成歐元,可向地方貨幣組織兌換,但為了鼓勵流通,換回歐元會損失3%,用來捐給弱勢或有需要的商家。

法國有些地方,在雇主與員工同意下,薪水中的一小部分可換算成地方貨幣發放,但薪資單仍以歐元註明,報稅時也照常以歐元計算。

基於桃子幣在蒙特伊運作順利,巴黎地方貨幣組織(MoPPa)籌備兩年,終於在今年5月12日正式引進到巴黎市,目前有8個區的十餘間商店同意接受桃子幣交易,預計夏天將增加到55家。

桃子幣的創辦人之一阿貝爾(Marc Abel)受訪時表示,手上有桃子幣,消費時就會優先考量住家附近的小店,如此一來可拉近鄰里關係、活絡地方經濟,二來減少人員或貨物長途運輸,對勞工和環保也有好處。

地方貨幣在市場上的占比雖然很小,但阿貝爾強調,地方貨幣本來就是補充性質,而且交易額多寡未必能作為成敗指標。

他說:「重點是讓人思考什麼叫做好好生活,促使人們探討交易的意義、社會由什麼構成、為何要使用國際通用貨幣等問題,這些都很有教育性。」(編輯:廖漢原、紀錦玲)1070520


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