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拜祭祖先的“鼠殼粿”竟然有這功效?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
汕頭熱點 2018-04-06 13:58:21
清明節,潮汕人喜歡做朴籽粿、鼠殼粿、紅殼桃粿、酵粿等粿品拜祭祖先,以示慎終追遠,不忘先人辛勞。如今雖然很多祭品都已更新換代,但做粿祭拜依舊按照潮汕習俗的老規矩擺上神台。
潮汕人以愛吃“粿”而聞名海內外。有一首潮汕歌:“潮汕人,想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候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逢年過節,人們將“粿”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在祭品中僅次於“三牲”。
鼠殼粿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南宋末年,由於元兵入侵潮汕,烽煙四起,民不聊生,人民為求生存,只得忍著飢寒啃草根、吃野菜。不料人們在吃野菜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種叫做“鼠麴草”的野菜,它不僅無毒可吃,而且還香味濃郁。後來,人們便用鼠麴草取汁混合糯米磨碾成漿,然後以漿為粿胚加料做成鼠殼粿。然而,傳說終歸是傳說,食鼠殼粿的真正目的卻是保健防病。據《本草綱目》載:“鼠麴草,原野間甚多……可以入藥,性平、味甘、能袪痰止咳。”因此用鼠麴草為主料加工製成鼠殼粿,食之有袪痰消積、化痰止咳和調和腸胃之動能。
另據南朝·宋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三月二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密和粉,謂之龍舌,以厭時氣。”可見這種防病食俗南北朝時就已有之,後來隨中原移民南遷而傳入潮汕。但因氣候的不同,潮人吃鼠殼粿的時間改在春節至元宵之間。
紅粿桃
紅殼桃粿也叫紅粿桃。用糯米和大米磨粉和成的皮,當地潮人為圖喜氣在米粉裡摻進一些可食用的桃紅色素,餡是用糯米、花生、臘腸、香菇、豆腐乾、芹菜等作料在鍋裡炒熟,然後在用壽桃模具進行製作,最後在蒸籠蒸熟即可食用。
當地人稱為紅粿桃。潮汕任何一個節日祭拜活動都離不開紅殼桃粿。
鼠殼粿
鼠殼粿是用鼠殼草(即白頭翁)搗爛拌米粉作皮,以甜豆沙作餡,或以咸糯米飯配作料炒熟作餡,用圓形粿印(模型)包制而成,蒸熟後的的粿皮呈黑色的一種米制粿品。
鼠殼草洗干淨,用開水燙一遍去除澀味,用石臼搗爛,在油鍋裡熱炒,放少許鹽、水,倒進糯米磨成的粉攪拌成塊,再放進石臼搗爛成泥做粿皮,包上甜的或鹹的餡放在香蕉葉上蒸熟即可食用。
這是鼠殼草(即白頭翁)。在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在鄉村的屋前屋後隨處可見,鼠殼草是胃藥,有去瘀,調和胃氣作用。
來源:廣州潮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