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叫第一聲“爸爸”“媽媽”開始,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被打開了,而爸爸媽媽作為孩子的語言啟蒙老師,每天盼望著孩子的每一次進步。什麼時候會說一句完整的話?什麼時候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隨著孩子的長大,雖然會說很多話了,但父母卻沒有了驚喜之情,對於不停說話或愛問問題的孩子,家長甚至表現出了厭煩。殊不知,孩子和家長說其實是想和你交流,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家長千萬不要再扼殺孩子的語言天賦了。

 

愛說話的孩子想像力豐富

小孩有時候說話顛三倒四,讓人聽不明白,大人便不予理會。然而,孩子說的話看似毫無邏輯,其中卻“大有文章”,孩子不懂大人的想法,而大人卻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在說話時,大腦也在飛速運轉。比如,孩子看到動物園裡的猴子,他會聯想到孫悟空、香蕉,還可能聯想到豬八戒等可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事物。因此,家長在聽到孩子“胡言亂語”時不能不理會,而是蹲在身體仔細聆聽,並順著孩子的思路和他“聊天”。

 

會說話的孩子有領導能力

 

會說話指的是一個人的語言底蘊和魅力非常高,在交流時能給對方很舒服的感覺,能夠讓對方覺得你說的話有道理,並信任你的為人。而這種語言魅力需要從小積累,家長平時的說話風格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會說話的孩子要從小愛說話,當然這需要一個很漫長的學習過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不要刻意糾正孩子的說話方式,即便是語序不對、發音錯誤也不能批評孩子。另外,絕不能教孩子說髒話,家長也不能說,哪怕說一句孩子很可能就記在心裡了。

 

語言交流能提高閱讀技能

一般情況下,愛說話的孩子也愛看書。雖然有時候埋著頭看書很安靜,但大腦裡卻有豐富的語言詞匯,因此,書讀的多了才能應答如流、滔滔不絕。

 

平時喜歡交流的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善於去書中尋找答案,因此,家長需要在家中多收藏一些書籍,多讀書對孩子的文學積累幫助最大,能夠在以後的寫作中提供更多的素材。

 

教孩子說話的4個技巧

1、語言啟蒙要“留一半”

 

舉個最通俗的例子,孩子咿呀學語時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家長可以採取“詢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說話。

 

比如,孩子用手指著紅色瓶子的餅干說:紅......餅干......家長這時候不要告訴孩子“紅色的餅干是草莓味的”,而要這樣問寶寶:紅色的餅干是什麼味道的呀?寶寶的好奇心被激發,就會慢慢的說出:草莓。

 

2、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孩子在語言啟蒙時期最忌諱家長沒有耐心,有些性格急躁的家長聽到孩子咿咿呀呀就說“你說的什麼呀,聽不懂,別說了”。優媽需要提醒各位粉絲媽媽,千萬不要這樣對寶寶!

 

打斷孩子說話首先很可能會嚇到他,在心靈上造成陰影;其次,由於你的一句話孩子可能以後都不愛說話了,認為大人不愛聽他說話,甚至不喜歡他,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自閉症。

 

3、和孩子平等交流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大人的事他們都不懂,因此,家長在聊天時喜歡讓孩子去一邊玩,這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做法。

 

家長要學會用平等的姿態和孩子交流,不要把“大人”和“孩子”刻意的分類。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習大人的交流方式,還有助於“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記住,不管孩子幾歲,家長都要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正常人一樣去和他說話。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贊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閱讀
投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