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提到國產手機,不免讓人聯想到廉價、粗糙、山寨等標籤,稍微有點品味的民眾大多會選擇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等國際品牌。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再提到國產手機,不少人會覺得性價比高,做工外觀也有了很大進步,如果考慮購買的話,國產勢必是不少人心中的首選。

國產手機於印象上的極大改觀,在銷售數據上也得到了充分驗證。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第二季度,國內品牌占領了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87%,其中華為、OPPO、vivo、小米排在前四位,而蘋果、三星的份額正在不斷縮小。


▲ 2017年第二季度出貨量,華為等國產手機力壓三星蘋果

在已是血海市場的國內,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要繼續往上突破顯然是難上加難。國產手機們早有謀劃,將目光投向了競爭不那麼激烈的海外市場。時至今日,華為、小米、OV、美圖手機、一加等國產手機品牌在海外,無論是曝光率還是銷量都得到大幅提升,甚至還出現了海外用戶代購國產手機的現象。

可以肯定的是,國產手機正以「新國貨」的形象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關注和認可。那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國產手機的形象有了驚天大逆轉?小編認為,國產手機正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利好,三者缺一不可方有如此表現。國產手機的崛起其實並不屬偶然,主要還是多個因素集合在了一起產生了效果。

天時:依然龐大的手機市場 外加三星衰落、蘋果乏力

大家都知道,目前國內手機市場已進入存量換機階段,市場體量較之前有所回落,但絕對數字依然驚人。工信部2017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截至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雖下降5.9%,但依然有2.39億部之多,市場空間遠大於其他行業。另一方面,國產手機們早已探索東南亞、美洲等藍海市場,在今年第二季度銷量增長強勁,甚至占據著前幾的位置,比如在人口僅次於中國的印度,小米僅落後於三星,位列第二,並有望超越;在美國市場,中興、TCL出貨量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國產手機正以強勁的勢頭擠壓著國際品牌的空間並重塑市場格局。



▲ 國產手機在海外的表現十分強勢

反觀蘋果和三星,從大趨勢看,兩巨頭的形勢不容樂觀。自爆炸門、薩德事件影響後,三星,呈退守趨勢。而大吃老本的蘋果,創新不足,持續被外界看衰。在這樣的局勢下,步步為營的中國品牌正在逐步蠶食它們的市場,不僅國內如此,在海外也有此趨勢。小米為代表中低端產品,華為為代表的中高端產品,OV依靠渠道,可以從不同維度,分而攻之。此消彼長,三星、蘋果的市場萎縮了,那國產自然就崛起了。

地利:本土化優勢已形成強有力的「壁壘」

顯而易見,國產手機植根中國本土,對國人的喜好、習慣、心理等實在是再熟悉不過,在本地化方面沒有理由不成功。在價格的定位上,系統的優化上,細分市場的把握上,所謂的國際巨頭真是要難望其項背了。國人骨子裡就嚮往「物美價廉」的東西,現階段主打高性價比的小米便可滿足之。早前在國際品牌面前,國產手機被選擇的最大原因就是具有更高的「性價比」,但是廠商為了賺錢,一般會偷工減料、粗製濫造。自小米問世,顛覆了這種思維,價廉的同時,還實現了物美,充分滿足了國人追求高性價比的心理。此外,華為(榮耀)、錘子(堅果)、魅族(魅藍)都做了有針對性的部署,國產手機甚至成為高性價比的代名詞。

小米MIUI、魅族Flyme、錘子系統的優化,可謂有口皆碑。這歸根於,國產手機更能發掘國人使用手機的常用習慣,從而進一步優化系統的細節和使用體驗。比如:魅族三鍵合一的mBack、努比亞的FiT邊緣觸控、小米MIUI的雲服務應用雙開等設計都是從國人需求出發進行優化,具極強實用性,甚至給用戶帶來驚喜,自然贏得更多人的信賴。


▲ 美圖手機憑自拍美顏這個細分市場,大獲成功

在細分市場和功能上的極致追求,是本土化上又一成功範例。比如:主打拍照和快充的OPPO、主打自拍美顏的美圖、主打商務的華為MATE系列等等,滿足小眾消費者潛在需求的同時,也豐富了國人的購機選擇。細思恐極的是,國產手機在一個細分領域還會進一步細分。比如拍照,就有分柔光自拍(vivo)、多種拍照模式(努比亞)、前後2000萬(OPPO)等多個差異,如此細緻的市場布局,恐怕再苛刻的市場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人和:國人偏見已逐漸消退 內部決策穩健有效

多年前,國產手機廠商多被冠以「山寨」之名,而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如今在絕大部分用戶心中,國產手機早已擺脫「山寨」二字,甚至轉變成為了引領很多技術創新的主角。比如OPPO的Super VOOC超級閃充,可以在15分鐘內充滿一部2500mAh的手機;vivo在蘋果8發布之前推出了屏內指紋技術,讓人無不感嘆國產手機的神速進步。


▲ OPPO可實現15分鐘充滿一部手機

當然這些進步的關鍵,在於國產手機廠商內部的正確決策和有效執行。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國產手機的人才們,不說有十八武藝,但必然有幾把刷子。而引導前進方向,決定公司命運的是各廠商的決策層們。從大趨勢來看,國產手機決策層面們高瞻遠矚,早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技術創新(專利)、線下渠道等方面,都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績。比如小米通過加強線下渠道重返世界銷量前五,中興手機依靠專利技術進入美國市場,這些都是國產手機崛起的重要原因,也將是國產手機持續成功的重要基礎。

結語:世事變幻,不覺有年。從波導、熊貓、CECT等老一輩的曇花一現到華為、OV、小米的重新崛起,讓人看到手機行業競爭之殘酷,同時也讓國人意識到持久的成功離不開自身實力。老一輩國產手機有那個時運和機遇,但是實力不過硬,成功純屬偶然,註定要以失敗告終。而新一代國產手機秉承的是「新國貨」精神,是一步一個腳印用心耕耘,成功是必然的。抓住人工智慧的大趨勢,未來的走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