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孩吃魚專挑魚眼吃,也愛喝魚頭湯、吃魚頭粥,父母也深信吃魚眼明目、吃魚頭補腦。那麼,魚到底有什麼營養呢?吃魚頭、魚眼真的有這些神效嗎?我們該怎樣正確吃魚呢?今天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魚的營養價值        


魚類按照其生存的水域差別,可以分為海水魚和淡水魚,按照魚體內所含脂肪含量也可分為多脂魚、低脂魚。魚肉是我們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營養價值比較高。


       


魚肉中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5%-22%,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賴氨酸。魚肉中一般含1%-10%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主要包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和n-6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抗癌等作用。魚肉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約為1.5%,還有一些魚不含碳水化合物,如草魚、青魚、鰱魚、鱸魚。


此外,魚肉中還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魚肉是脂溶性維生素VA和VD的重要來源,也是維生素B2的良好來源,VE、VB1和煙酸的含量也比較高,礦物質則以鈣、鈉、氯、鉀、鎂含量較為豐富,海水魚類含碘豐富。



吃魚眼真的能明目?        


吃魚眼明目的說法可能源於“以形補形”的理論,意思是說,那些外觀與人的某個器官相似的食物,對人體該部位有利。但其實一樣食物是否對人體有效,是需要經過科學的研究論證的,如果只是簡單的類比和推論,往往不可信。


如果從魚眼的營養成分上來看,有一項針對羅非魚眼營養成分的分析發現,水分佔了魚眼的一半,粗蛋白質佔7%,脂肪佔40%(多不飽和脂肪酸佔27%,EPA和DHA分別佔1%和2.5%),其中,n-3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預防老年黃斑變性,DHA對胎兒視功能發育有益。此外,羅非魚眼中還有鈣、鋅等多種礦物質,當人體缺乏這些營養素時可能會引起近視。


從這些方面看,吃魚眼確實和眼睛健康有一定關係,但畢竟魚眼比較小,各種營養素的含量有限,如果為了明目而專吃魚眼,而忽視魚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食物多樣化和均衡的飲食結構才是健康生活的基礎。



吃魚頭補腦是真的嗎?        


與吃魚眼明目類似,吃魚頭補腦的說法也可能源於“以形補形”的說法,不過,從營養方面來看,至少魚頭中所含的DHA(俗稱腦黃金)對嬰幼兒的大腦發育、老年人的大腦都十分重要。


可見,吃魚頭補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還需要考慮魚頭中的重金屬,特別是對於一些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這些吃魚的好處可能會因此被抵消。


魚類受到生活水域的環境影響,可通過食物鏈的生物累積和生物放大作用將重金屬積聚在體內。例如,汞污染水域後,可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在魚類體內轉變為甲基汞,甲基汞隨後在魚體內形成生物蓄積。壽命越長及在食物鏈的位置越高的魚類(如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體內積聚的甲基汞就會越多。


甲基汞對健康的主要影響是損害神經發育。在胎兒期接觸甲基汞的兒童的認知思維、記憶、注意力、語言,以及良好的運動和視覺空間技能都可能受到影響;幼童的腦部仍在發育中,甲基汞可導致其智力下降。


另外,長期缺乏某一種或多種營養素,確實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但如果額外補充這些營養素,也未必使人變得更聰明。


總之,想要維持大腦正常的功能,需要保證全面均衡的營養、足夠的運動量、以及維持正常的體重等,即離不開健康的生活方式。



正確吃魚的小貼士: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建議2歲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周吃魚280-525克,即平均每天40-75克。如果是孕婦,每周最好吃2-3次魚,每次3兩左右,其中至少1次是三文魚等深海魚。


2.建議吃不同品種的魚類,切勿偏吃,特別是對於育齡婦女和幼童。


3.對於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等容易受汞影響的人群,在選擇魚類時,應避免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或其他汞含量較高的魚類,包括鯊魚、劍魚、旗魚、金目鯛以及吞拿魚(如金槍魚,特別是某些品種如大眼吞拿魚、藍鰭吞拿魚)等。


4.烹調魚時建議多選擇清蒸、水燉、水煮的方法,少選擇油煎、油炸、燒烤,以免攝入過多油脂而帶來超重肥胖問題,此外還可以避免高溫烹調對脂肪酸的破壞作用,以及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如果是吃生魚片,就一定要注意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