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緊張!東京上野動物園僅存的兩隻大貓熊「曉曉」與「蕾蕾」租借期限將於2026年2月20日屆滿,12日進入倒數100天,若中國方面不續借,日本將在期滿後再度面臨「全國無貓熊」的局面。日本政府內部對此日益憂心,因這對人氣龍鳳胎每年為上野地區創造超過300億日圓 (約新台幣60億元) 觀光經濟效益。

翻攝自X (上野動物園) ,下同
根據《ETtoday新聞雲》、《風傳媒》報導,為紀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國贈送「康康」、「蘭蘭」給上野動物園,貓熊自此成為兩國友好象徵。但近月中日關係急速惡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拒絕收回「台灣有事」發言後,北京陸續祭出旅遊提醒、水產品禁運等反制,外界認為「貓熊外交」也受牽動。

目前「曉曉」與「蕾蕾」是依東京都政府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簽署的保護研究協定在日飼養,但延長協定一事至今未獲中方明確回應。雖然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7月訪日時,曾表示「期待雙方早日達成共識」,但隨著情勢轉冷,原傳出可能於年底宣布的「贈送貓熊」計畫也被指已暫停。

翻攝自美聯社
事實上,大貓熊租借需經中方高層批准,且過去常在兩國元首會談中討論,但10月31日於韓國舉行的日中領袖會晤並未觸及此議題。
若曉曉、蕾蕾如期返陸,日本將繼2008年「林林」去世後,再度面臨全國無貓熊的局面。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對此,日本外務省擔憂,在缺乏元首級互動的情況下,續借程序恐難推進;日媒感嘆,持續半世紀的貓熊交流,恐在兩國關係跌至冰點之際迎來重大斷點。
而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陳洋也分析,若緊張局勢持續,「中國可能不再向日本租賃新的大貓熊」,相關話題更登上中國社群平台熱搜第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許多微博網友得知後,紛紛嘲諷「不配借」、「提前要回來」、「應該放假兩天慶祝」,但也有人嘲諷,中國官方這種情緒性操作「實在贏得不體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