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含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不僅能改善脂肪肝與糖尿病,還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堪稱「脂肪肝救星」?也太神奇了吧!真的有這種事嗎?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東洋經濟》報導,日本肝臟權威栗原毅分享,一名4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長期嗜吃仙貝、饅頭等高碳水零食,一年內體重激增6公斤,檢查後發現罹患脂肪肝與糖尿病,她依醫師建議,每天分5次攝取黑巧克力,短短一個月內,肝發炎指數從63降至34,糖化血色素從7.4%降至6.5%,體重也減輕3公斤,甚至對零食的興趣明顯下降。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據栗原毅的臨床觀察,超過九成脂肪肝患者在食用高濃度黑巧克力後,肝功能皆出現顯著改善,連帶減少內臟脂肪堆積,整體氣色與精神狀態都有提升。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栗原毅解釋,黑巧克力能改善脂肪肝的關鍵在於兩大成分:
• 可可多酚–具強大抗氧化力,可抑制肝臟慢性發炎、改善胰島素阻抗,減少脂肪堆積。
• 膳食纖維–能延緩糖分吸收、穩定血糖,促進腸道蠕動,有助肝臟代謝。
• 可可多酚–具強大抗氧化力,可抑制肝臟慢性發炎、改善胰島素阻抗,減少脂肪堆積。
• 膳食纖維–能延緩糖分吸收、穩定血糖,促進腸道蠕動,有助肝臟代謝。
對此,栗原毅建議,初學者可從70%黑巧克力開始,苦味接受度較高者可選擇80%或90%濃度,理想吃法是每天分5次食用——三餐前各一次,上午10點與下午3點各一次,每次約5克,若時間緊迫,只在三餐前吃亦可,這樣分次攝取,能讓黑巧克力的活性成分穩定發揮約2至3小時。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事實上,據統計,台灣約有超過一半民眾有脂肪肝問題。不過,也也專家提醒,雖然黑巧克力有助改善代謝與肝功能,但仍須搭配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才能真正達到護肝與減脂的長期效果。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一名36歲的張姓男子,某天感覺喉嚨痛,就自行去藥房購買成藥,並未看診,怎料狀況沒好轉,還越發嚴重,只好硬著頭皮去醫院檢查,醫師看到後,簡直嚇傻,原來他的喉嚨竟長滿一片白茫茫的「雪花」。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都市快報》報導,張男平時從事銷售工作,故生活作息不規律又經常熬夜,某天出現喉嚨痛症狀,以為是因過勞罹患小感冒,於是自行購買阿奇黴素等具有抗生素的藥物服用,誰知病情越發惡化,他只好前往寧波市北侖區第二人民醫院就診。

翻攝自都市快報
當醫師用器具檢查張男的喉嚨時,驚見其咽喉後壁長滿一片白茫茫的「雪花」,確診為白色念珠菌導致的真菌性咽喉炎。事後,張男服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相關症狀皆明顯改善。
對此,醫師解釋,「抗生素雖能殺死致病菌,但它不分青紅皂白,會把口腔和咽喉內的『好菌』與『壞菌』一併消滅,這就給白色念珠菌提供了生長空間」,尤其長期高壓、免疫力低下者,以及具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醫師進一步說明,大約有80%的真菌性咽喉炎患者,都曾自行服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對於病毒、真菌、過敏性炎症可謂完全無效,若民眾在出現喉嚨痛、喉嚨發熱等症狀時,應先就醫接受檢查,等到確認感染類型後再服藥。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