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不僅在於少吃加工食品,更重要的是「攝取多樣化、天然的食材」!英國研究團隊近日公布一份「全球最健康食物排行榜」,針對超過一千種常見食材進行營養密度分析與評分,結果出人意料,奪下冠軍的竟不是蔬菜、水果或魚肉。

根據《鏡報》報導,杏仁 (Almonds) 被譽為「地表最健康食物」,研究團隊表示,這份榜單根據各食材的營養價值綜合評比而成,並非鼓勵民眾只吃前十名食物,「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堅果、種子與肉類,有助降低心臟病、糖尿病、中風與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同時提醒,營養平衡與多樣化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一起來看看全球前10大最健康食物排行榜:
第1名 杏仁 (Almonds) — 97/100
杏仁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纖維、維生素E、鎂、銅與錳等營養素,具抗氧化特性,能保護心臟、延緩老化,並減少自由基造成的發炎反應,有助心血管健康與降低糖尿病風險。專家指出,杏仁之所以奪冠,是因為「少量攝取即可滿足多項營養需求,不會造成脂肪或糖分過量」,是營養密度極高的超級食物。
第2名 釋迦 (Cherimoya) — 96/100
被譽為「全球最健康水果」,釋迦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B6與膳食纖維,有助提升免疫力、減少發炎反應並促進心血管與眼睛健康。不過研究提醒,果籽與果皮含天然毒素,應避免食用。
第3名 海洋紅魚 (Ocean Perch) — 89/100
又稱岩魚,屬深海魚類,脂肪含量低、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B12、維生素D、硒與磷,有助強化神經系統、骨骼健康與能量代謝。
第4名 鰈魚類 (Flatfish) — 85/100
比目魚、鰈魚等魚種,富含Omega-3脂肪酸與維生素D、B1,且汞含量較低,對心臟與大腦健康有益,是安全又營養的海鮮選擇。
第5名 奇亞籽 (Chia Seeds) — 85/100
奇亞籽體積雖小,卻營養密度高,富含膳食纖維、植物性蛋白與抗氧化物質,可減少發炎反應,並促進腸道健康。

第6名 南瓜籽 (Pumpkin Seeds) — 84/100
南瓜籽是植物性鐵與錳的重要來源,也含健康脂肪與蛋白質,有助能量代謝與免疫功能。
第7名 瑞士甜菜 (Swiss Chard) — 78/100
屬於甜菜家族的葉菜類,富含維生素A、C、E、K及稀有色素「甜菜鹼」 (betalains) ,具有抗氧化與調節血壓效果,被視為高營養綠色蔬菜代表。
第8名 豬油 (Pork Fat) — 73/100
最令人意外的入榜食物!研究指出,豬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比例高於羊肉與牛肉,並含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群與礦物質;營養學者認為,若控制攝取量並採用健康烹調方式,豬油並非完全不健康的脂肪。
不過,台灣衛福部提醒,豬油飽和脂肪含量仍高,過量攝取恐使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壁,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仍應「適量為宜」。
第9名 甜菜葉 (Beet Greens) — 70/100
甜菜根上方的可食葉部同樣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營養價值不輸甜菜根本身。
第10名 紅鯛魚 (Snapper) — 69/100
紅鯛魚富含鉀、硒與維生素E等營養素,但部分品種可能含汞或雪卡毒素,建議食用前確認來源安全,選擇新鮮魚貨較為保險。

研究團隊強調,這份排行榜僅呈現營養價值的整體評比,真正的健康來自多樣化飲食、避免過度加工食品、並維持良好腸道菌相。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癌症就是這麼可怕,你以為只是小事,卻是死神悄悄找上門!

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家豪日前在臉書以「耳鼻喉科醫師也能診斷出乳癌」為題發文表示,一位40多歲的女性,左側臉頰與下唇出現麻木,伴隨牙齦刺痛感,持續3個多月,她先後至牙科檢查,未發現牙齒問題,又到神經內科排除三叉神經痛,甚至做了腦部核磁共振,結果也一切正常,但左臉頰的腫脹卻仍持續存在。

張家豪回憶,女子最後來到本院的耳鼻喉科,由教授診視後,轉介給自己進行頸部超音波檢查,超音波畫面顯示,腫脹處的腮腺本身並沒有異常,但在腮腺深處的下頷骨,發現一個形狀可疑的腫瘤,這發現立刻解釋對方的麻木原因,「腫瘤侵犯了下頷骨內的下齒槽神經。」

張家豪透露,為了進一步確診,自己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粗針切片,約1.3毫米粗的針穿過女子的臉頰,取出兩條組織送病理檢驗,幾天後報告出爐,結果令人意外,「是一個乳癌轉移到下頷骨的罕見病例」,雖然頸部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並不高,「但能為病患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病因,那份成就感與使命感,是支撐我持續投入這份工作的力量。」

對此,有專家提醒,乳癌雖常見骨轉移,但轉移至下頷骨的情形相當罕見,若有持續臉部異常感覺且檢查結果皆正常時,應考慮其他系統性疾病或罕見轉移,必要時跨科診療與進一步影像檢查,能有效協助釐清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