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news今日新聞] 由於遺孀出面爆料,方旭生前的最後「糟」遇再度登上新聞版面。事主葉元之依然選擇對抗,否認一切指控,直指該助理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不佳。但其反擊反而引起一整片媒體老人們的反彈,有的狠罵葉元之「刻薄」、「憑什麼?」,回憶起方旭常掛著的笑臉,為其遭遇感到不捨;有的人本是深藍,氣到說國民黨立委,只想罷掉葉元之。說實話,這是一場最壞的危機處理示範,不但沒能息爭止謗,還提油救火,把自己最後一點作人的底線,都燒了個乾淨。
首先得說明,方旭不是無能之輩。他是丁守中選舉的大將,是郝龍斌市府的高參與文膽,李貴敏辦公室的顧問,郝伯村的回憶錄,口述的是郝大將,實際參與編纂與潤筆的是方旭。多年的新聞資歷,樂於助人和笑口常開,使他與很多記者結為好友,其中不乏現任的媒體高層。葉的群組對話與事後辯解,其實引發很多老友的不滿與不捨,各方大罵葉不懂作人或慣老闆。但葉真正的問題是,其行為背逆了許多基本的管理與領導常識,根本不適合當主管。葉元之真正需要的,是重修整門管理課與領導課,而不止是作人而已。
第一個錯誤就是試圖在LINE上管理團隊。LINE是個很方便的訊息傳遞工具,卻是個很糟糕的討論工具,尤其是工作群組。所有成熟的主管都瞭解,好的主管會在公開場合讚揚表彰員工,要罵人關起房門來罵,主管在LINE群組公開發洩情緒或辱罵組員,會讓當事人備感羞辱,其他人心生恐懼。以前也有長官,喝完酒後,晚上八、九點在LINE群組下指令,有人沒有看或沒有回,就立馬一頓痛罵,結果鬧到整批黨團助理差點集體辭職。若干國民黨出身的長官,習慣了官僚系統那一套,官大一級壓死人,自己既沒才情也不瞭解事務來龍去脈,習慣用權威「罵人取供」,自己睡覺前總要弄點事讓助理睡不著覺才開心,這不叫作「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官逼民反」,反而會降低工作意願。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立院法案助理都是所謂「腦力工作者」,很難如工廠勞工一般,從工作時間與產出計量來評價其工作表現,腦力工作者每天盯著電腦晃悠,他可能是在研究問題或找靈感,打斷他就沒靈感了。每天生產一百個無用條文,與一個月才產出一條重磅新聞,請問那個效益更大?主管要如何管理「知識工作者」或「腦力工作者」,一直是管理界的難題。雖然各家解方千奇百怪,但共識是不能用管工廠或管畜牲那套,用鞭子和食物來管理。多數的解方是要求團隊主管與成員多花時間溝通,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目標設定,接著是明確的任務分配與資源配置,同時建立起討論與合作的組織文化。也就是說,老闆應該是與團隊討論過後,訂立這個質詢或議題的主要方向與操作流程,並進行任務分配,而不是在群組中隨手丟一句「你給我生個獨家出來」,這不叫「慣老闆」,而叫「爛主管」。
這就涉及第三個問題:如何下指令?生獨家、上新聞,那叫作「要求」,不叫作「指令」。有時老闆成天在外面跑,沒空思考怎麼下指令,那家裡就必須安一個「參謀長」,代替他來下達具體的工作指令,在立院,這個角色通常叫作「辦公室主任」。所謂「指令」,可以參考軍中的「命令五段格式」,包括具體的目標,行動的方案,各人的工作、資源配置、通訊與會報時間…,通常可以用點列式列舉。政治圈很多長官,很會發脾氣,下要求,卻不會下指令,於是員工們都像蕭煌奇一樣,老是蹲在盲盒裡猜測長官的偏好與需求,寫了完美劇本,長官男一卻演不出來,或加料加到清蒸石斑變成麻辣臭豆腐,回頭又被罵一頓。此時,就需要有個瞭解老闆,深受信任的參謀長,來當大家的「眼」。
如果工作成效不好,該怎麼辦?這就涉及第四個問題:AAR與修正回饋。AAR是「After Action Review」的縮寫,源出於美軍。美軍在每次演習或行動後,回來一定會開AAR研討會,討論行動中有那些缺失或不足?成員們一起思考如何改進?這不是為了究責或罵人,而是一起研究改善的方法。這些意見就是所謂的「回饋」,回饋有四種:無回饋讓員工自行其是,正向回饋增強員工既有行為模式,負向回饋會讓員工內縮趨於瞻前顧後,唯一合理的方式是「修正回饋」,也就是調整其工作方向與行動內容,而不是一直罵人究責進行負向回饋。換句話說,國會殿堂常見的立委指著官員鼻子罵,其實對改進政府工作效能毫無助益,僅是作秀而已。把這套拿來自家工作團隊使用,更是災難的開始。
第五個是領導問題。主管管的是人,不只是事,尤其在一個腦力工作者為主的團隊。當主管發現某個本來表現不錯的員工,最近突然開始怠工,需要的不是辱罵他或攻擊他,而是私下找來聊聊,探明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卡到什麼關卡?很多時候,問題是出在溝通上,而不是什麼嚴重問題,但公開辱罵就會讓問題變成嚴重問題,在腦力工作者中尤其嚴重。腦力工作者自帶生產工具與生產資料,當他接收太多負面回饋開始內縮,這顆腦袋就無法運轉了。很多時候,團隊內部太少開會,只用LINE下指令,員工根本搞不清楚老闆的想法,老闆也不知道員工掌握了什麼?這就是成天只會大呼小叫逼人生獨家,多半是個爛主管的原因。
如果員工持續無法改進或相互配合,那就進入到第六個問題:辭退。處理辭職一直是所有管理人員一個很大的考驗,終究這是得罪人,很多主管不願面對。於是左繞右繞,奇技淫巧,試圖逼員工自己辭職,但那通常是最壞的玩法。辭退員工唯一的可行之道,就是主管當面懇談,說明辭退原因,並辦理收尾善後手續。以方旭資歷,在立院通常是「顧問」等級,不見得每天要進辦公室,但有其特定功能,有事情找他來處理便可,所以讓他當助理,本身就是個錯誤。更錯誤的是將其薪資從六、七萬降到兩萬九,那是在羞辱人,好像他是來要飯的,還不如直接懇談辭退。比較溫和的離職,老闆通常還會辦個惜別宴,感謝一下他這些時候以來的貢獻與服務,好聚好散。但葉某這位老闆,也許沒有違法,但一刀切得割袍斷義,事後還不斷私下放話或公開羞辱此員工的工作表現與工作態度,就實在做得太不漂亮,也讓親朋好友們看不下去。
第七個則是領導者自身的修為問題。在知識工作者團隊中,唯一有效的領導方式,就是「以身作則」。馬斯克為什麼要去睡地板?表達的是你拼命我也在拼命,這是團隊同體感的主要來源。方旭很愛周恩來的一副對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講的就是這種同體感。網紅政治人物常見的問題是,老愛照搬選舉那套成功經驗來管理團隊或國會議事,問題是,選舉是一對一,否定掉對方可以成就自己,但團隊管理與群體決策不行,否定一個人並不能成就自己,或提高自己的身價。要求其他人尊敬自己,靠的也不是權力、職位、金錢、或威嚇,而是自己的能力與所做所為。以前有部影集叫「霹靂神兵」,剛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少尉排長一路大呼小叫,但到了戰場,卻得靠士官長指揮若定,才救了全隊性命。回來後排長向士官長感謝之後,士官長對他說:「國家能夠給你職位,但尊敬得靠你自己贏來。」同樣的,選民能給你一個職位,但尊敬與信任,得靠你自己的修為去贏得大家的肯定。
這七堂課,對葉元之而言,也許已經太晚。但對其他仍然在線的政治人物而言,卻是必修,或是重修的管理課。這個案例是個悲劇,不論在個人或在政治上都是,卻是個很好的警示。我們這個政治體系,存在著太多的機巧詐騙與官僚文化,卻太過缺乏基本的管理常識。葉元之不覺得新莊勞動力發展分署的謝宜容有什麼錯,因為他從小吸收到的官場文化便是如此。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大罷免,不只是切除不適任的立委,更需要徹底改變官場文化,納入更多的管理知識與管理職能訓練,而且從基層就要做起,高層更須深刻檢討改變。這些概念,不是靠法令、制度、政府部門來律定,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需要被改變的對象。大罷免只能開刀消除一部份的不正常腫瘤,但要改變體質與生活習慣,才能讓這個國家、這個政府、這個國會、這整個政治體系,逐步的正常化。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