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2025年7月5日南海海槽將發生毀滅性大地震,伴隨巨型海嘯,導致日本三分之一國土毀滅,台灣甚至會隆起並和香港、菲律賓相連,由於她曾精準預言中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及黛安娜王妃之死,引發台日及周邊國家高度關注與焦慮,甚至對日本觀光業造成影響。如今,各國專家也出面解釋,一起來深入了解吧!

翻攝自網路

 

根據《TVBS新聞網》、《民視新聞網》報導,為釐清迷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7月1日邀集台、日地震領域專家,在南投「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舉行《地震.預言.啟示錄》跨國直播對談,從科學角度剖析此預言可信度,並呼籲民眾保持理性、做好日常防災準備。

翻攝自YouTube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JAMSTEC) 博士熊衎昕表示,日本南海海槽約每100到150年會發生一次大地震,前一次為1944年的昭和東南海地震,未來確實仍有大地震風險,但目前科學技術僅能推估發生機率、規模及可能海嘯,並無法精準預測確切的發生日期。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梁文宗指出,漫畫中描述的台灣隆起並與香港、菲律賓相連,「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屬於『無稽之談』」,他以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大爆發為例,當時造成6至7萬人死傷,也沒有讓陸地產生大規模位移,顯示即使發生極端災難,預言中那種毀滅性地貌改變,並不可能發生。

網友畫出大地震示意圖,翻攝自X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吳祚任也直言,台灣目前有完善的海嘯預警系統,若日本南海海槽真的發生大地震,預估海嘯約2.5小時可抵達台灣東岸、3小時到台北、5小時至西海岸,海嘯高度大約只有一公尺,對台灣整體影響有限,僅需宜蘭地區稍加注意,不需要過度恐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徐典裕給出結論,地震預測目前無法做到精確的時間與地點判斷,漫畫屬於藝術創作,民眾不必被其誇張敘述所影響,應將重點放在平時防災準備,例如備妥緊急避難包、熟悉逃生路線,才是真正面對地震風險的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