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邵逸夫獎公布 英、德、日、加四國專家獲獎 (圖/邵逸夫獎基金會)

由香港影視製作人邵逸夫所創立的「邵逸夫獎」,長期關注各領域科學研究,並表彰帶給人類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更有著「東方諾貝爾獎」之稱。邵逸夫獎今年邁入第22屆,於今(27)日正式揭曉獲得獎者,其中天文學獎頒贈予約翰・理察・邦德(John Richard Bond)與喬治・艾夫斯塔希歐(George Efstathiou);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贈予德國科學家沃爾夫岡・鮑邁斯特(Wolfgang Baumeister);數學科學獎則是頒予深谷賢治(Kenji Fukaya)。

 

天文學獎獲獎人邦德教授,為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艾夫斯塔希歐教授任教於英國劍橋大學。他們強調CMB作為宇宙學觀測工具的重要性,建立精確預測模型,為測量宇宙年齡、空間幾何結構、暗物質與暗能量等基本參數奠定基礎。其理論成果揭示宇宙接近平坦,也將宇宙年齡測定至0.15%的精準度,對標準宇宙學模型建立具有決定性影響。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鮑邁斯特教授,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榮休所長。他首創的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cryo-ET),讓科學家能以三維方式觀察蛋白質和大分子複合物,在自然細胞環境中的存在的狀態,突破傳統研究對孤立純化樣本的依賴,揭示生命活動在密集細胞環境下的真實樣貌。

 

數學科學獎則是頒予來自中國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深谷賢治(Kenji Fukaya)。他在辛幾何學領域帶來開創性貢獻,特別是如今被稱為「深谷範疇」的存在,並對辛拓撲、鏡像對稱和規範場論方面作出了突破性且影響深遠的貢獻。

 

邵逸夫獎設立以來,致力於表彰全球對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及天文領域具深遠貢獻的傑出學者。今年的四位得主以其堅實的理論建構與技術創新,持續推動人類對宇宙起源、數學幾何,與生命奧祕的探索邁向全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