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第45屆「時報文學獎」7日正式公布得獎名次暨頒獎典禮。走過45屆的時報文學獎,是華文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報刊文學獎。今年共收到1379件作品參賽,除了來自兩岸的投稿,亦有來自美洲、東南亞等地的作者,充分展現「元老」級文學獎的全球影響力,也由多元的文學視角,落實文學獎在時代洪流中謹記文學初心,並於傳統中勇於創新的精神。
本屆頒獎典禮別開生面由詩人陳克華、全方位作家宇文正開場,帶來三首曲目:〈落花流水〉、〈總有一天等到你〉和〈風兒輕輕吹〉分別獻給未得獎者、得獎者及評審,現場得主與親友團跟著兩位作家哼唱,輕鬆拉近與文學的距離。
甫獲葉石濤短篇小說獎的陳栢青,也分享自己第一次踏上時報文學獎舞台的17歲,逗趣地表示,「文學獎像是冷酷的神」,不斷捐香油錢也未必有回應,直到得獎的一刻,他形容「像是翻過新的一頁」而停止長大,得到了文壇的入場券卻又覺得是戴不起的皇冠。回望這些年的文學獎歷程,他分享「文學獎不是限制或多巴胺」而是讓自己和他者看到自己的喜歡、欲望,「重新年輕一遍才發現,我長大了」。
今年的報導文學獎以家族書寫為主題,為各文學獎首創,由張蘊之的〈走進父親的越戰青春〉獲得首獎。評審楊渡指出,由家族書寫可看到一個時代的變遷和被大歷史所忽略的,真正的人民的力量,「與其留下千萬家產,不如留一本家族史,作為孩子生命中溫暖的記憶」。期望創作者回望自己的生命起源,並與家族產生互動,留下深刻的家族故事,也讓讀者得窺時代的肌理。
本屆散文獎作品各具特色,由江蘇的韋有凱以〈涉世三日〉獲首獎,且首次出現夫妻檔共同獲獎,游書珣書寫乳房的〈造山〉獲二獎,張英珉的母子小曲〈幫媽媽拍照〉獲佳作。評審之一的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表示,散文是易寫難工的文類,近年台灣年輕作家成群結隊地崛起,但她特別提醒,在散文寫作上要避免過度修飾。
新詩類由澳門的陳家朗以〈植物寓言—在瑪麗醫院〉獲首獎,評審李進文表示詩的語言要先鋒、開拓、實驗,而100行的詩更要講結構,講故事,時報文學獎新詩類是創作者很大的自我挑戰。短篇小說類由賴怡描寫網路跟蹤狂,既生猛辛辣又處處反思的〈AIKO愛子〉獲首獎,評審林黛嫚指出,由入圍作品中不只看到台灣作者,更有來自全世界的創作者共同耕耘華文寫作,總是能讓她看到最多元的文學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