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研究稱太極拳可抑制帕金森病」上了熱搜。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則研究由瑞金醫院、復星基金會、星太極三方一起發起,並由瑞金醫院神經病學專家陳生弟教授團隊牽頭完成。
10月30日,陳生弟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項研究從2014年年底就開始立項,2016年1月正式開始,納入的患者為50歲到80歲之間早期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總共納入5個太極班的參與者。
「我們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共開設了5期太極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太極拳訓練,並堅持訓練至最後一次隨訪結束。研究團隊在患者入組時進行基線評估,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對兩組患者進行了三次帕金森病的全面隨訪評估,其中包括基本病情、採用UPDRS(帕金森病綜合評分量表)評估患者帕金森病總體情況、Berg平衡量表評估平衡功能、神經心理學量表評估認知、焦慮、抑鬱等,同時也評估了患者的睡眠、自主神經功能等非運動症狀,以及生活質量。」陳生弟進一步表示,患者的最後隨訪時間為2021年7月,太極組和對照組的患者最終有330人完成隨訪,其中太極組有143人,對照組有187人,最終證實:長期堅持太極拳訓練對帕金森病患者有益處。
這項研究的具體研究數據也驗證了上述的結果。陳生弟介紹,利用UPDRS總分評估患者的病情進展程度,太極組患者UPDRS分數平均每年上漲約3分,而對照組平均每年上漲近5分,二者之間有統計學差異,提示太極組較對照組疾病進展慢;另外,在接受抗帕金森病治療的需求方面,無論是左旋多巴等效劑量,還是接受深部腦刺激等外科手術治療方面,太極組比對照組的需求也有延緩。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在自主神經功能、認知(特別是前額葉皮層功能)、睡眠及生活質量方面,太極組患者的進展較對照組延緩;在情緒、嗜睡及後皮層認知方面,有延緩的趨勢。在併發症的患病率方面,無論是運動併發症(包括異動症、症狀波動、肌張力障礙)還是非運動併發症(如幻覺、帕金森病輕度認知障礙或不寧腿綜合徵),太極組均比對照組低,「這也提示在長期堅持太極拳訓練的同時,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陳生弟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研究中,並沒有觀察到太極組和對照組的不安全事件發生率有差異,這也提示對於早期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太極拳訓練是安全的。
陳生弟進一步總結道,長期堅持太極拳訓練可以減緩運動症狀及非運動症狀的進展速度,減少患者需要的藥物劑量,推遲致殘時間,減輕照料者的負擔,對早期帕金森病的干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