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2歲女童遭遇大狗撕咬導致重傷事件在全國發酵。目前根據相關報導,女童仍留院治療未脫離危險,傷人犬的主人被相關部門控制,女童家屬要求對傷人犬安樂死處理。
此事發生後,關於小區養狗文明的問題、大型犬飼養的安全問題以及動物傷人對生命安全的威脅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網友也就自己觀點展開激烈討論。
針對這事件的社會性影響,家醫君今天在這裡不做討論,但是針對被狗或者貓等動物的攻擊性傷害,我們需要著重提醒。
就在10月14日,江西南昌的一位「優秀男友」,因看見女友手被流浪貓抓傷,一時情切用嘴幫女友吸出傷口的血,希望可以達到清理傷口的效果,沒想到送女友就醫的時候,被醫生告知,他自己已經屬於三級暴露。
什麼是三級暴露?
醫學上把狂犬病毒暴露分為三個等級,三級暴露屬於最高等級。
一級暴露:接觸(比如撫摸)、用手餵飼了動物,或者是完好的皮膚被動物舔舐過。
二級暴露:裸露的皮膚被動物輕咬、抓傷,但是沒有明顯的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
三級暴露:身體皮膚出現單處或多處的貫穿性咬傷、抓傷,或者已經破損了的皮膚被動物舔舐,或者開放性的傷口、黏膜被動物的唾液或者組織液(血液、體液)沾染。值得注意的是,直接接觸蝙蝠就屬於三級暴露。
幫女友吸傷口,卻並不是直接被抓傷或咬傷,怎麼就成了最高等級的暴露了呢?
急診急救醫學專家表示,狂犬病毒的暴露級別並不是僅僅取決於皮損的程度,而是與暴露的部位神經數有關,由於嘴部的神經密集而且非常靠近大腦,因此嘴部接觸較四肢等部位的暴露後,感染的風險更加高。
所以千萬不要學武俠劇裡面,用嘴吸傷口,先別說是否會產生反效果,這行為對自身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很大的風險。
僅僅是小傷口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疫苗?
所謂「世界破破爛爛,小貓小狗縫縫補補」,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寵物可以在緊張的生活中,為愛寵人士提供很大的情緒價值。喜歡小動物的人,都不會畏懼跟小動物接觸,哪怕是流浪的貓狗。不過,有時候這種愛可能化作對雙方的威脅。
家醫君有跟不少養寵物的人接觸,他們提到如果被自己家的寵物弄傷,如果只是爪子抓的,不是牙齒咬,而且傷口淺,出血不多,就不會去醫院就醫,也不會接種狂犬疫苗。而有些人甚至在被流浪貓抓傷了以後,也覺得風險不大,可以不用接種。
那到底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接種狂犬疫苗呢?
家醫君找到了國家疾控局發布的規範文件——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並且為大家解讀:
針對什麼樣的損傷稱之為狂犬病暴露,規範指出,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黏膜或者破損皮膚處,以及開放性傷口、黏膜直接接觸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組織。
那麼我們上文有提到狂犬病暴露分三級,我們可以根據上文,也是規範中規定的情況先簡單判斷自己的暴露等級,如果沒有辦法明確定級,一定要到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就醫。醫務人員在判定暴露等級後,會及時告知暴露者應採取的處置措施。
被定為一級暴露者,處理方法是清洗暴露部位,但不需要進行醫學處置。
被定為二級暴露者,醫護人員會處理傷口,並且接種狂犬病疫苗。如果暴露者有嚴重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傷口位於頭、面部,而且不能確定致傷動物的健康狀況時,會按三級暴露者的方案處理。
被定為三級暴露者,會在處理傷口的同時,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以及接種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潛伏期可以非常長,而且有著100%致死率的危險性,因此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態。
接種疫苗後又一次被動物弄傷,還要再打疫苗嗎?
有部分人會認為,狂犬疫苗打過就不用再打了,之後就算再次有咬傷也不需要再打疫苗了。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並非如此,根據規範,狂犬疫苗也是有免疫期限的:
在接種全程疫苗後,如果再次發生狂犬病暴露,半年內可以不需要再接種疫苗。超過半年再次被咬,需要加強2針疫苗來增強免疫效果,加強後,大部分人可以獲得1~2年以上的保護期限。如果遭遇嚴重的頭面部,或多處咬傷,建議無論是否過了半年,仍應該重新接種疫苗保障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