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時期

是很多病的高發期

加上近日新一波甲流、支原體感染

也呈現「高峰」趨勢

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人滿為患

然而,比起病因明確

能夠對症下藥的發熱

「病因不明」才是更要命的!

日前,浙江一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就接到了這樣一個

不明原因發熱的患者

接診醫生對這位51歲的女性患者呂阿姨進行了各項檢驗,而檢驗報告顯示,患者肝臟功能受損,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明顯,雙側鎖骨上及腹股溝有腫大淋巴結......這一系列症狀可不樂觀,醫生不由產生了疑問,難道是「血癌」嗎?

醫生在問診中得知,9月初,呂阿姨就發燒了,38℃,且全身肌肉酸痛。她以為是感冒,便吃了顆布諾芬,肌肉酸痛得到緩解,雖說服用藥後有退熱情況,可第二天又發燒了。

呂阿姨覺得這次感冒有點重,就去了附近診所,在輸液幾天後,呂阿姨的症狀越發嚴重,還出現無力、胃口不佳、暈眩,甚至手臂上莫名多了幾塊淤青,刷牙時嘴巴里還有血腥味。

種種症狀的出現讓呂阿姨嚇得不輕,她急忙地來到浙大二院,通過血化驗顯示轉氨酶重度異常,隨即醫生為她辦理了住院。

各項檢查化驗結果顯示

呂阿姨除了肝臟功能不好

白細胞、血小板也下降明顯

雙側鎖骨上及腹股溝

也有腫大的淋巴結

這結果很像血液內科的白血病

俗稱「血癌」

血液內科醫生詳細了解了

呂阿姨這次的病程:

起病較急,病程較短。

除了血液系統疾病,

感染性疾病也同樣會導致

細胞、血小板下降和肝臟損傷,

建議感染性疾病科會診

排查感染性疾病。

經過問診,呂阿姨這才告知

在發病前一周有跟姐妹去過雲南

但同行的人也沒出現發熱或其他不適

而且從雲南回來一周後

自己才出現發熱

難道會和旅遊有關?

多科醫生認為發病有些蹊蹺,

「雲南」「一周後發病」「發熱」

「皮疹」「淋巴結腫大」「肝損傷」……

一連串瑣碎的信息,

讓醫生想到了「登革熱」,

隨即對她進行了

登革熱抗原、核酸檢查,

並對其進行防蚊隔離。

檢查報告終於確定

呂阿姨的確是登革熱病毒感染

明確了病因,

經過系列針對性的治療後,

呂阿姨方才順利治癒,

康復出院。

醫生提醒廣大市民

首先,對於登革熱不用過於緊張;

其次,出門遊玩特別是到登革熱流行區域,建議做好防蚊舉措;

最後,如果在登革熱流行區域遊玩過且出現發熱的,務必前往醫院發熱門診進行篩查。

登革熱

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全球傳播最廣泛的蚊媒傳染病之一。目前主要流行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和加勒比海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主要是南方及成人多發。

登革熱主要經和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後,病毒在伊蚊體內一般需經8-10天的增殖,然後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人。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疾病。

人群感染後

潛伏期一般為1-14天

多數在5-9天後發作

但也有部分人不發病

(稱為隱性感染)

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發熱,伴乏力、厭食、噁心、頭痛、眶後痛、劇烈的肌肉及骨關節痛、顏面潮紅、淺表淋巴結腫大、熱後2日皮疹和出血傾向。

少數患者病情可進一步惡化,發生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徵,出現嚴重休克和出血,可在1-2天內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針對登革熱

目前暫無特效藥物

主要採取對症支持治療、

一般處理及預防性治療措施

登革熱可以預防嗎?當然可以!

白天的時候儘量待在室內,攜帶登革病毒的蚊子在此時最為活躍,裝有屏障和空調的建築是相對安全的。

外出時穿上鞋子、長袖衫、長褲,並戴上帽子。

在衣服和裝備上噴灑含撲滅司林的殺蟲噴霧劑。

排乾住宅附近的積水,因為蚊子會在積水處繁殖。

————————————

綜合:新聞坊、FM93交通之聲

來源: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