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來源:深圳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朱艷萍

科普指導:深圳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吳海濱

《四穴總歌》之足三里穴

《四總穴歌》是我國古代針灸醫師臨床經驗的結晶,並早已在民間廣為流傳。訣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四總穴歌》之一的足三里穴在臨床中的應用和具體的點按操作方法。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膝蓋外側的凹陷(外膝眼)處向下三寸,在脛骨外側一橫指處,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凡脾胃失調等消化系統的疾病(胃痛、腹痛、腹脹、腹瀉等)都可以點按、艾灸或針刺此穴,且有雙向調節功能,有「和胃第一穴」之美譽。

臨床實踐證明點按或者針刺足三里還可以治療內科、婦科、兒科疾病,同時還有安眠、止痛、保健強壯等作用,在眾多針灸古籍中皆認為「此穴諸病皆治」,堪稱為「穴中神器」。

足三里穴防病健身方法

1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每穴按壓5至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至20次。

2 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至2次,每次灸15至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至3個月,能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