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60多歲的老吳開始頻繁感到噁心,拖了一段時間仍不見好轉,讓他不得不去就醫。經過胃鏡檢查,醫生發現他的食管不僅有糜爛和炎症,其中還可能包括早期食管腫瘤和炎症。
醫生問起老吳平時是否抽菸喝酒,老吳說自己一頓飯至少半斤白酒,煙每天最少2包,醫生懷疑病情與老吳長期吸菸和大量飲酒有關。因此,他建議老方調整生活方式並進行必要的干預。
可惜的是,老吳並未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直到今年,他開始感到吞咽困難,才再次去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結果已經進展為食管低分化鱗狀細胞癌。
癌症的「禍根」是炎症?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曾公布過一條數據,全球六分之一的癌症是由細菌和病毒感染有關。這種感染引發的炎症反應,就是俗稱的發炎。
其實炎症本身並不算是一種疾病,而是屬於一種病理過程,是身體對外部刺激的正常防禦反應。當身體某個部位的細胞受到損傷時,免疫系統會激活,釋放出炎症因子,從而引發局部炎症。
炎症是人體修復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細胞增殖是炎症修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細胞分裂得越多,DNA出錯的概率也會增加,這就給癌細胞的產生增加了可能性。如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那麼癌症產生的概率也相應地加大了。
4種炎症,一定要積極治療,千萬不要拖
1. 肝炎
肝癌的發生與B肝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約80%的肝癌患者都曾感染過B肝。B肝病毒在肝臟內持續複製,引起慢性肝損傷,長期如此會導致肝硬化。未及時治療的肝硬化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癌。
2. 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是一種慢性炎症,其主要特徵是胃黏膜上皮反覆受損,進而出現黏膜和腺體萎縮。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而這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3.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腸炎的種類有很多,不是所有的腸炎都會演變成癌症,然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情況除外。研究發現,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患惡性腫瘤的風險明顯更高一些。
許多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對自己的疾病缺乏足夠的重視,治療時常是間歇性服藥,沒有進行規範的治療,治標不治本,使得炎症反覆發作,進而刺激癌細胞的產生。
4.胰腺炎
胰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症狀包括急性胰腺炎的劇烈疼痛。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如果不進行正規的治療和預防,慢性胰腺炎可能逐漸形成。
而且,如果慢性胰腺炎反覆發作,會導致胰腺組織的持續損傷。這會大大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我們身體很多癌症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往往在癌症發生之前,都有一個癌前病變的階段。這個階段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特別是上面講到的4種炎症性疾病。一旦發現這些疾病,我們必須注意積極治療,避免其進一步發展,從而降低各種癌症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