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告別頭痛和失眠:太陽穴——頭痛的克星

1、釋義:太陽穴在《靈樞·絡脈》中有記載。太陽取名於「太陽之精」,與頭的陽氣有關。

2、定位:位於額角上方,距眉頭約一橫指的位置。


3、功效:

  • 頭痛:太陽穴位於頭部陽氣豐富的地方,按摩太陽穴可以活絡頭部經絡,使頭部陽氣得以流通,從而緩解頭痛。 按摩方法:用指腹輕輕按壓太陽穴,每次2-3分鐘,每日2-3次。
  • 失眠:太陽穴與頭部的陽氣相連,按摩可幫助陽氣下降,心神寧靜,有助於睡眠。 艾灸方法:使用艾條點燃後,距離太陽穴約3-5厘米,灸2-3分鐘,每日1次。

4、配伍:

  • 太陽穴與風池穴:風池穴位於頸部,配合太陽穴可以達到頭頸部全面放鬆,更好地治療頭痛。
  • 太陽穴與神府穴:神府穴位於心臟位置,配合可促進心神寧靜,有助於治療失眠。

5、記憶歌訣:太陽在頭上照,頭痛失眠它能消。


二、告別腰痛:明堂穴——腰背的守護神

1、釋義:明堂穴在《靈樞·天星》中有記載。明堂,意為明亮之堂宇,此穴如同宮殿中的大廳,是腰部的中心。

2、定位:位於脊背部,當第五腰椎棘突上緣水平線上。

3、功效:

  • 腰痛:明堂穴位於腰部經絡交匯之處,按摩可活絡腰部經絡,緩解腰部酸痛。 按摩方法:用掌根輕輕按摩明堂穴,每次5分鐘,每日2-3次。 4

4、配伍:

  • 明堂穴與懸鐘穴:懸鐘穴位於腰部兩側,配合明堂穴可達到全面放鬆腰部,增強腰部力量。

5、記憶歌訣:明堂正中央,腰痛它能忘。

三、舒緩胃痛:中脘穴——消化道的守護神

1、釋義:中脘穴在《難經》中有記載。中脘意為胃的中央,與胃的氣機有關。

2、定位:位於胸骨下端與臍中間,正中線上。


3、功效:

  • 胃痛:中脘穴是胃經的主要穴位,按摩可調和胃氣,緩解胃痛。 按摩方法:用指腹輕輕按摩中脘穴,每次3-5分鐘,每日2-3次。
  • 胃酸:艾灸中脘穴可以溫陽助火,調和胃酸。 艾灸方法:使用艾條點燃後,距離中脘穴約3-5厘米,灸3-4分鐘,每日1次。

4、配伍:

  • 中脘穴與內關穴:內關穴對心胃功能都有調節作用,配合中脘穴能增強對胃病的治療效果。
  • 中脘穴與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為胃經穴位,與中脘穴配合,可以全面調理胃功能。

5、記憶歌訣:中脘守胃門,按之消病根。


四、緩解眼疲勞:睛明穴——明目的良藥

1、釋義:睛明穴在《靈樞·五官生瘡》中有記載。睛明取其名於明亮之眼,主要關係眼部。 2、定位:位於眼球下方,鼻側,鼻樑下沿內眼角略內。


3、功效:

  • 眼疲勞:按摩睛明穴可以緩解眼部疲勞,使眼部得到放鬆。 按摩方法:用指腹輕輕按摩睛明穴,每次2分鐘,每日3-4次。
  • 近視:艾灸睛明穴可以調和眼部經絡,有助於緩解近視。 艾灸方法:使用艾條點燃後,距離睛明穴約3厘米,灸2-3分鐘,每日1次。

4、配伍:

  • 睛明穴與四白穴:四白穴位於眉心上方,與睛明穴配合,可增強明目的效果。
  • 睛明穴與攢竹穴:攢竹穴位於眉毛中央,與睛明穴配合,可以緩解眼部壓迫感。

5、記憶歌訣:睛明守眼邊,疲勞近視全不見。

五、舒緩呼吸:丹田穴——呼吸的源泉

1、釋義:丹田在道家修煉中常被提及。丹田是人體的氣機之源,與呼吸息息相關。

2、定位:位於臍中央,下約1.5寸。


3、功效:

  • 呼吸困難:按摩丹田穴可以調和氣機,使呼吸暢通。 按摩方法:用掌中央輕輕按摩丹田穴,每次5分鐘,每日2-3次。
  • 提高呼吸質量:艾灸丹田穴可以增強氣機,提高呼吸質量。 艾灸方法:使用艾條點燃後,距離丹田穴約3-5厘米,灸4-5分鐘,每日1次。

4、配伍:

  • 丹田穴與中府穴:中府穴位於胸部,與丹田穴配合,可以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
  • 丹田穴與封藏穴:封藏穴位於臍下,與丹田穴配合,可以全面調理腹部氣機。

5、記憶歌訣:丹田氣源泉,呼吸暢然無阻礙。

總結:穴位治療是中醫的一大特色,通過對指定穴位的按摩和艾灸,能達到調和氣血、消病除痛的效果。在現代生活中,儘管科技發展,但中醫的這些傳統方法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傳統智慧,將其融入日常生活,讓身體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