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8月24日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7800噸核廢水排入海中,雖然東京電力公司聲稱「廢水中的氚濃度遠低於標準」,但食安問題仍引起世界關注。對此,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也做出回應!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
根據《東森新聞》、《ETToday新聞雲》、《香港新聞網》報導,香港已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縣等水產品進口。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
那消費者該如何自保?梁美儀表示,若餐廳水產品標註的來源為日本南部的九州、北部的北海道,那風險相對較低,前往無菜單料理的餐廳時,則需要問清楚廚師「水產品的來源地為何?」可以平衡風險後再進食。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
此外,梁美儀建議,「3類水產」盡量淺嚐或避免進食:首先為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魚類」,會隨著食物鏈而吸入大劑量的污染物,比如:鮪魚、旗魚、鮭魚等;其次就是「底棲生物」,特別是:比目魚、鰨沙魚及蛤類,因為海底沉積物為污染源,有不少污染物,所以污染物含量相對較高;最後,就是「滤食性動物」,牠們透過過濾水體的有機物,或進食微生藻存活,包括:蠔、帶子、青口等貝殼類,研究指出,輻射性的物質會依附在有機物上。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
對此,食藥署指出,目前邊境管制措施維持不變,去年到現在已經抽驗25批,預計112年還會抽驗日本輸入水產品及藻類共100件。專家建議,加強監測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蟹類、北寄貝及海鰻等13種水產。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
針對排放核廢水一事,核能專家賀立維博士警告,「氚本身是輻射性的,到今天為止,人類還沒有辦法把它從水裡面排除掉,到了人體以後,癌症的機率就會提高。」他補充,比魚類更加危險的就是「鹽巴」,因為它固定在海邊,跟著潮汐一起活動,導致含有輻射性的重金屬會越積越多。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