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薛慶鑫,國家衛健委首批營養指導員、中國註冊營養師

審核專家:張 娜,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同一種食物,加熱方式不同,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口感體驗。不過,可並非任何烹調方式都是安全的,一些高溫烹調雖然能讓食物熟透,但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而近期還有新研究發現,高溫烹調的食物,甚至能夠損傷人體的DNA。

怎樣算高溫烹調?

通常情況下,如果烹調溫度超過了120℃就算是高溫烹調了。

常見的高溫烹調包括煎炸、燒烤、烤箱烤制等。比如,煎炸食物的時候,溫度一般為140~200℃;電烤溫度在225~240℃、烤箱烤制一般可將溫度調節到230℃,有的為250℃;而炭火烤溫度可高達350℃。①

資料圖 楊正強攝高溫烹調會損傷DNA?

高溫烹調的食物大多比低溫烹調好吃,容易刺激味蕾,激發食慾,但對健康的危害卻不容小覷。

1. 破壞食材營養

烹調溫度會直接影響食材的營養價值。高溫烹調會造成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E等營養素損失。如果是長時間高溫加熱,會讓營養損失變得更為明顯。比如在油炸食物時,維生素A會部分溶解在烹調油中損失,維生素E的損失會達到70%~90%。①

2. 產生反式脂肪酸

高溫烹調中的油炸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還會隨著油炸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主要來源於食用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裂解和異構化,與煎炸的是啥食物關係不大。

相比之下,如果要煎炸食物,選擇大豆油和花生油比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相對更好。

3. 產生致癌物

高溫烹調的方式會促使食物生成丙烯醯胺、雜環胺、苯並芘等致癌物。另外,經常食用高溫烹調的紅肉,與大腸癌、胰腺癌以及代謝綜合徵相關,比如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4. 損傷DNA

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了高溫烹調的新「罪證」:可能會誘發DNA損傷。②

研究中提到,高溫烹調會破壞食物中的DNA。而這些損傷的DNA,能夠損傷實驗室培養的人類細胞和小鼠的腸道細胞的DNA。這意味著高溫烹飪對食物本身DNA的損害,可能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增加癌症風險。

6點烹飪建議,轉給家裡做飯的人!

1. 先洗後切

如果先切後洗,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易從食材切口處流失,先洗後切能最大化保留食材的營養。

2. 多選擇低溫烹調

蒸、煮、燉是最推薦的低溫烹調方式,旺火快炒也尚可。適當蒸煮可以促進食物蛋白質變性、軟化膳食纖維、有利於改善菜品口感;蒸有利於營養的保留;旺火快炒比較適合絕大多數菜餚,可以適當採用上漿掛糊等方式,保留更多的營養。

判斷油溫,可以這樣做:當油加熱到有響動,並開始稍微有翻動的時候,油溫一般在90~140℃,也可以等油稍微加熱一會就扔進去1個蔥花,如果蔥花周圍有輕微冒泡就可以開始炒菜了;倘若油麵平靜並開始生成大量油煙,溫度就在180~230℃了,會產生較多的有害物質。③

3. 及時刷鍋

在烹調多個菜餚的時候,有的人會犯懶不刷鍋,直接放油就繼續做下一道菜,這樣可不建議。因為炒完第一道菜之後鍋表面會附著很多食物殘渣和剩下的油脂,如果繼續用來做第二道菜,之前的食物殘渣就會焦糊,進而產生致癌物,殘留的油脂也會因為二次加熱產生有害成分。

4. 控制烹調時間

無論是炒菜、煮菜還是燉菜,都別烹調過長時間。烹調時間越久會導致營養流失更多。

5. 提前開抽油煙機

烹調油煙中含約有220種成分,並且含有苯並芘、揮發性亞硝胺、雜環胺類化合物等致突變物和致癌物④;烹調油煙還會通過氧化損傷引起心血管疾病。所以,做菜的時候一定要先打開抽油煙機,而且要全程開著,最好再戴上口罩。

6. 菜做好後及時吃

菜餚做好之後要儘早食用,長時間放置不僅會給微生物污染提供機會,還會增加營養成分的損失。

參考資料:

①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上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②Jun, Yong Woong et al. 「Possible Genetic Risks from Heat-Damaged DNA in Food.」 ACS central science vol. 9,6 1170-1179. 1 Jun. 2023, doi:10.1021/acscentsci.2c01247

③周曉燕. 烹調工藝學[M].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

④李旭,李曉丹.餐飲油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J].節能與環保,2019,(2):28-29.

本文來自:2023-08-20科普中國《這樣做的食物會損傷 DNA!這 6 點烹飪建議,快轉給愛做飯的人》(薛慶鑫),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