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到中年,您是否每逢變天,氣溫下降的時候,會有一種膝蓋進風,酸痛腫脹,甚至聽到關節嘎吱嘎吱的響聲,上下樓梯更是隱隱作痛。這些症狀表明你的膝關節已經發生了退行性病變,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膝關節炎。

據統計,骨關節炎在60歲-75歲發病率高於50%,7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則高達80%,致殘率高達53%。關節炎是世界第一大致殘慢性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據不完全統計,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關節炎患者已超過1億,其中膝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膝關節是人體這台精密機器中承重最大的器官,承受著整個上半身和大腿的重量,是重要的軸承,一旦損壞,身體的正常活動就會受到影響,而運動的缺乏又將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膝關節炎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及如何養護我們的膝關節?

一、什麼是膝關節炎?

膝關節炎,準確的說應該叫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膝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骨頭開始磨骨頭,通常伴隨有炎症的反應,以及不同程度骨質增生,即我們平常說的骨刺。

二、膝關節炎有哪些表現?

1.疼痛:是常見首發症狀,常見於膝蓋內側關節間隙的地方疼痛明顯,一般來說,膝蓋內側比外側承受的壓力更大,導致內側會磨損的更厲害,疼痛感會更明顯。早期疼痛輕或僅表現為不適感,活動後加劇,尤其是走長路、上下樓梯、爬坡、受涼、過度勞累後,休息後可緩解,晚期出現靜息痛和夜間痛。

2.腫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一般是滑膜炎導致的膝蓋積液,可逆,常發生在膝蓋骨的上方大腿前,經休息治療後緩解,甚至消失。慢性的常見於兩個膝蓋下方的凹陷處,一般是由於髕骨下方的脂肪慢性增生所致。

3.晨僵:當晨起或久坐後變動體位,關節僵硬感明顯,活動開後症狀反而減輕。這主要是由於肌肉的保護性痙攣引起的,一般不超過30分鐘。

4.無力、打軟腿: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會下降,關節活動的協調性異常,出現膝關節無力,打軟腿,上下樓梯困難、下蹲困難。

5.卡殼:可能還會出現,走著走著就突然走不了了,卡住了,一會又能走了。這個一般是關節內有游離體或者滑膜皺壁卡在了關節間隙,出現了關節絞索。

6.怕冷:膝關節炎的症狀一般在夏天會減輕,在氣溫下降,尤其是冬天症狀加重,呈現季節性,表現為怕冷、怕風、怕濕。

7.畸形和活動受限:到了疾病的晚期,肌肉痙攣的時間越來越長,出現肌肉和軟組織的結構性痙攣,使得關節僵硬的狀態越來越長,還會出現膝關節內翻(O型腿)、外翻(X型腿)等畸形,日常活動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哪些人群要小心?

1.超重者

2.更年期女性朋友

3.膝蓋受過傷的人群

4.腿部有畸形的人群

5.愛穿高跟鞋的人群

6.過度運動的人群

7.久坐不動者

8.骨質疏鬆患者

9.特殊職業人群:運動員、模特、重體力勞動者

四、發病的原因有哪些?

發病的原因雖並不確切,但大致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主要是退行性病變,繼發性主要是繼發於各種膝關節的損傷。

1.年齡:研究顯示,15歲到30歲是關節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關節充滿活力,似乎不管你怎麼造,它都不知疲倦,長途步行、跑步、跳舞、爬樓、爬山、打球等統統不在話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不斷上升,30歲時患病率達到12.2%,到60歲時則達到44.3%。

2.性別:女性比男性多,尤其是絕經後的婦女發病率明顯上升,這主要和雌激素水平的驟降導致鈣的大量流失引起骨質疏鬆有關。

3.遺傳:研究證實,關節炎患者與正常人的關節軟骨相比,有16個相關的基因標誌。

4.肥胖:超重會增加關節的負擔,相當於你的體重增加10kg,你的膝蓋承重增加10-80kg。

5.損傷:重要的原因,容易引起創傷性骨關節炎。

6.過度使用:最重要的原因,關節炎的發生不止與年齡相關,更重要的是使用的方式、頻率、強度。

五、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膝關節炎是進行性的疾病,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和症狀不同,相應的治療方案也有所不同。現在提倡的是階梯化的治療方案,包括基礎治療、藥物治療、修復性治療、重建治療。

(一)關節炎初期:以基礎性治療為主,包括預防保健和治療康復兩個方面,就是對人們進行科普教育,科學的肌肉鍛鍊和適宜的運動指導,比如踝泵運動和直腿抬高,配合中醫調理,輔助支具保護,如拐杖、步行器。

(二)關節炎的早期:主要是進行保守治療,以藥物療法為主,就是吃藥打針,再配合理療和膏藥。藥物療法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如塞來昔布、艾瑞昔布、帕瑞昔布,還可以使用軟骨保護劑如氨基葡萄糖類藥物以及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等。



(三)關節炎中晚期:不同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了,儘早手術治療為好。

關節鏡清理術

保膝療法(脛骨高位截骨術)

單髁置換術

全膝置換

六、膝關節如何保養?

1.控制體重和避免各種不良姿勢:步行時,膝蓋承受的力量是體重的2-3倍,上樓梯時更是達到3-4倍,蹲下和跪姿膝關節承重則高達體重的8倍。

2.注意保暖和選擇合適的鞋子:膝關節是一個喜暖怕冷的關節,秋褲要記得及時穿上。避免穿跟太高和跟太平的鞋子,穿高跟鞋走路容易改變下肢的力線,對關節造成損傷,可以選擇2-3厘米跟高的鞋子,最好選擇帶氣墊的鞋子。

3.規律鍛鍊:肌肉力量好,有助於維持關節的穩定,最好的方式是平地行走、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以及適度的太極拳和八段錦運動。運動前熱身10分鐘,每天可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鍛鍊,每周至少5次。運動時,可佩戴護膝,穿軟和有彈性的運動鞋。老年朋友,運動可量力而行,可進行下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鍊,現在流行的跳廣場舞應避免。

4.適時補鈣和維生素D: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骨質疏鬆的時侯,關節更加容易磨損。

5.適時偷懶:也就是省著點用膝蓋,避免老來遭罪,平常生活中,避免過多負重,累了就休息,肌肉疲勞時,關節受到傷害的風險成倍增加。

6.重視膝關節發出的疼痛信號:鍛鍊的時候疼痛就是需要休息、停止運動的信號,千萬不要大意。在早期關節可能僅有酸痛不適,其實表明它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可能是運動過度也可能是缺乏運動的原因。

7.重視損傷後的規範治療:膝關節軟骨、半月板、韌帶損傷後,積極就醫,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以免落下病根。


供稿:骨關節科 黃英

編輯:楊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