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是
第13個「世界肝炎日」
今年我國宣傳主題是:
「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範抗病毒治療」
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對肝炎的認識和防治問題,全民攜手促進早預防、早檢測、早治療等綜合措施的落實,提升公眾健康水平。今天小編再次邀請感染疾病科主任吳志學給大家科普肝炎相關知識。
什麼是肝炎呢?
肝炎可分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
由各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傳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這五種及其它非嗜肝病毒等引起的肝臟病變。
非病毒性肝炎:
由物理化學因素導致的肝臟損傷而出現了肝炎,比如服用對肝臟有損傷的藥物以後,導致肝功能受損出現肝炎等。酒精攝入量過多,易使肝臟的負擔過重,導致肝細胞損傷,從而引發炎症。
3、自身免疫性肝炎:
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遺傳易感性被認為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因素,多發於女性身上,嚴重的可快速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衰竭。
慢B肝的六大誤區
人類感染B肝病毒容易導致肝硬化、肝癌的發生;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B肝的「死亡三步曲」。我國是B肝大國,肝硬化、肝癌的預防至關重要。下面簡述一下慢B肝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歧視、恐懼慢B肝患者或攜帶者。
正確認識:B肝的主要傳播方式為: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共同學習、同住一房、握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衛生間等均不會感染B肝病毒。
誤區二:認為「小三陽」不需要治療。
正確認識:雖然「小三陽」患者病毒量相對較低,甚至無明顯不適,但病情隱匿,時間長久則逐漸發展為肝硬化、肝癌。
誤區三:無不適不體檢。
正確認識:肝臟屬於「沉默的器官」,患者早期即使出現肝功能損害也不一定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需要抽血檢查B肝兩對半、HBV-DNA、肝功能、肝臟彩超等才能發現。很多患者直到出現右上腹痛、腹脹、眼睛(鞏膜)黃、皮膚黃、小便黃甚至嘔血等症狀才就診,那可能是已到晚期肝硬化或肝癌階段,此時則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誤區四: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抗病毒治療。
正確認識:存在肝硬化的客觀依據,只要可檢測到HBV-DNA,均應進行積極的抗病毒治療。當血清HBV-DNA陽性、ALT正常,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建議抗病毒治療:(1)肝組織學檢查提示明顯炎症和(或)纖維化;(2)有B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齡>30歲,因為肝癌是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
誤區五:低於檢測值下限可以停藥。
正確認識:目前慢B肝暫不能完全治癒,抗病毒藥物只是將體內B肝病毒抑制至最低狀態,暫清除不了肝細胞cccDNA,隨意停藥極易容易誘發病毒耐藥,嚴重時可能導致肝衰竭。當B肝表面抗原轉陰之後可考慮停藥,仍需嚴密複查。
誤區六:育齡期及備孕期女性患者害怕會遺傳給寶寶。
正確認識:慢B肝不屬於遺傳病,我國雖然主要為母嬰傳播,但做好母嬰阻斷是完全可以生出健康寶寶的。血清HBV-DNA高水平是母嬰傳播的高危因素,妊娠中後期如果HBV-DNA定量>2×105IU/ml,可於妊娠第24-28周開始抗病毒治療,至分娩後嬰兒及時按程序接種B肝疫苗,並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
吳志學主任特別提醒
慢B肝患者或攜帶者需要絕對禁酒;避免過度勞累;在醫師指導下服藥物;作息規律;營養均衡。
來源:豐縣人民醫院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