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更好地給身體補充營養,有道是「乾飯人,乾飯魂」!但平日裡卻有很多人,明明已經到了飯點,可就是毫無食慾,即便是自己最愛吃的東西,也頓感不過如此,如果只是偶爾這樣,倒也不必過度擔心,但若長期如此,就不可避免地會對自身健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對於這種食欲不振現象,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的脾胃健康,脾胃作為人體最為主要的消化器官,一旦其健康脾胃出現了問題,那麼就勢必將影響進食的欲望,而大家若是想要緩解這種症狀,就需要積極調理好自己的脾胃,而在臨床上,促使脾胃健康受損的因素往往有很多,比如以下這3種常見情況,大家可以嘗試著自查一下。

1.外感病邪

外感病邪的種類有很多,而中醫常說的「六淫邪氣」,就是很多病症的致病原因,特別是感冒病症,大多都是外在風熱或風寒所引起的,這些病邪與體內的正氣相互「鬥爭」,就可能會對脾胃之氣造成損耗,因此,在感冒時,很多人都會沒有胃口。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只需處理好外感病邪,恢復體內的正氣,如此一來,胃口不佳的症狀,就能得到緩解。生活中有不少人常年受到外感病邪的侵擾,每天都處於鼻塞不通或是噴嚏不斷、惡寒發冷、脈象虛浮的狀態下,這其實就是因體內的表邪並沒有完全清除所致,所以,這類人想要恢復自己的飲食,就得先從外感病邪入手。

大家除了可以日常服用一些藥物來進行緩解外,其實也能通過揉按或刺激身上的穴位來加以治療,比如大家能以艾灸的方式刺激解表寒的大椎穴,或是身柱穴,在艾灸之後,鼻塞,噴嚏等症狀通常能得到緩解,脾胃也同樣能得到調理,如此一來,胃口自然就會變好。

2.邪犯少陽

這裡說的少陽,一般是指「膽」和「三焦」,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稱邪犯少陽引起的胃口不佳症狀為「默默不欲飲食」,可以理解為到了飯點,患者一點都不想吃飯,而若是強行攝入食物,反而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其實這種情況,絕大多數家長都有經歷過,當自家的小孩子不想吃飯時,若是強制投喂,就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嘔吐表現,這可能是因為小孩子的體內受到了病邪侵襲,波及了少陽經脈,同時整個人會看起來無精打采,沒有精神,雖然手掌是溫熱的,但手指卻十分冰涼,對此,中醫也稱為「逆冷」或「厥冷」。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揉捏孩子脊後的至陽穴,通過艾灸,直到小孩手指不再冰涼即可。除了至陽穴,還可以揉按太沖穴、合谷穴,同樣也能起到好的療效。

3.腎氣不足

有些人在飯點之所以不想吃飯,其實也有可能是因為不餓,幾個小時前所攝入的食物,還滯留在體內,既沒有被消化,也沒有被運輸到其他地方,進而在胃中停滯。這類人的腹部摸上去會明顯感覺到「硬塊」,同時肚子特別涼,而這其實就是腎氣不足所引起的不消化。

我們吃進體內的食物,除了需要腸胃的消化外,還需要腎臟的配合,腎氣就像是腸胃消化運動的能源,腎氣不足,腸胃的蠕動就會變得緩慢,因此,大家想要緩解這類症狀,就需要補充腎氣。可以通過艾灸命門穴或關元穴,讓腹內開始慢慢變溫熱,如此一來,腸胃的蠕動就會增強,消化速度也會加快。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