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艾冰)「如今,這位老人已經能夠很好的適應人工耳蝸,並且一直在嘗試和周圍人進行交流,我認為他三到六個月之內就能比較順暢的與人溝通了。」7月17日,浙江寧波市第二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王凱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近日,91歲、失聰多年的李老先生在寧波市第二醫院安裝了單側人工耳蝸,這也成為國內有報導的,成功安裝人工耳蝸的患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強烈的意志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基礎
李老先生剛退休沒多久,聽力就有所下降,直到6年前,他感覺自己的聽力已經開始影響生活,「別人說話總是聽不到,嘗試了幾次助聽器,效果還是不好。」李老先生介紹,這對熱愛生活的他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打擊,因為李老的兩隻眼睛都動過手術,1米外的事物看不清楚,聽力和視力的雙重障礙讓他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李老先生給王凱的信心,也堅定了王凱給其進行手術的決心,「其實,我當時評估了老先生的情況,主要他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都還很好,這是安裝人工耳蝸的基礎,另外老人和他的家屬都有很強烈的意志,這也是手術的重要基礎。」
6月7日,李老接受了一側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手術前,相關科室醫護團隊都做了充分的準備,麻醉科、影像科、手術室和耳鼻咽喉科病區護理團隊做了各種應急預案,手術很順利,術後第一天,老人就可以下地走路,頭也不暈。6月28日,李老的人工耳蝸開機了,原本滿面笑容的李老立即變得嚴肅起來,眼神也變得異常專注。他側頭仔細聆聽調試機器發出的信號,並隨之迅速作出反應。
「聲音有了,就是亂七八糟的!」終於聽到聲音了,李老在欣喜之餘也有些疑惑。王凱解釋,這是必然過程,因為機器是模擬神經傳導過程,李老需要像在「牙牙學語」的孩子一樣,重新學習語言交流。
植入人工耳蝸以兒童居多,未來老人植入會成為一大趨勢
「此前,植入人工耳蝸的患者中,兒童占了絕大多數,很多老人和家人認為人老了,自然就聽不見了,沒法做手術或者害怕承受高齡做手術的風險,但失聰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老年人經過治療是完全可以恢復聽力、改善生活質量的。」王凱告訴記者。
王凱表示,「如果老人出現失聰的情況,一定不要覺得『老了就應該這樣』,要積極治療,如果身邊有一些失聰老人,並且助聽器也沒有很好效果的前提下,建議符合條件的老人考慮安裝人工耳蝸。」
「滿足手術的條件主要有三個,一是老人要有較強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其次,老人本身要有很強的與他人交流的欲望;另外,手術後家屬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老人重新學習。」王凱指出,只要滿足這三個條件,建議有失聰問題且助聽器無法滿足需求的老人們安裝人工耳蝸,這一定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老人的子女非常支持老人做手術,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多麼熱愛生活的人。」王凱說,手術後,李老的女兒在朋友圈這樣分享自己的感悟:「90多歲做人工耳蝸植入,這是全國最高齡了,老爺子這個勇氣,是對紅塵人間的熱愛,不服不行。也感恩能遇到這麼好的醫生團隊,給那麼高齡的老人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