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一名孩子家長苗女士在網上持續記錄自己的孩子小丁(化名)生病就醫的經歷。根據苗女士所發信息,6歲多的小丁去海南旅遊回家後出現發燒症狀,發燒十餘日不見好轉,輾轉到幾家醫院就醫,近日還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6月21日,醫院下達孩子病危通知書,通知書顯示醫院診斷孩子患有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出現持續癲癇、中樞性呼吸衰竭、支氣管肺炎等症狀。孩子的病情危重,血壓維持不足,病情隨時可能進一步惡化,危及生命。

什麼原因導致病情如此嚴重?

苗女士6月25日發布消息稱,小丁的腦脊液檢測結果出來,「害孩子變成這樣的是一種叫『狒狒阿米巴原蟲』,是一種生存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寄生蟲,也叫食腦蟲。」

食腦蟲感染而引發的腦膜炎,致死率高達98%。

苗女士還提到,孩子的狀況非常不好,拔掉呼吸機不能自主呼吸。她之所以將孩子的情況下寫出來,是想讓其他寶媽警惕食腦蟲。

「食腦蟲」果真吃人腦嗎?

阿米巴腦膜炎潛伏期較短,一般5天左右出現症狀,發病初期伴隨味覺和嗅覺的改變,表現鼻咽炎症狀,接著是頭痛、發熱、噁心、嘔吐等,疾病迅速進展,可使患者出現頸部僵硬、意識障礙、意識渙散、失去平衡、幻覺、呼吸障礙等症狀。

阿米巴原蟲感染會導致大腦腫脹、引起顱內壓升高,顱骨承受巨大壓力,迫使大腦和脊髓的連接被分開,患者一旦症狀出現,死亡率達98%以上,因此被人們形象的稱為「食腦蟲」。

所謂福氏納格里阿米巴原蟲能「吃」人腦,其實是指原蟲進入人腦後引起的腦組織炎症和破壞,並非真的「食腦」。

「食腦蟲」主要有2種途徑進入人體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主任醫師介紹,「食腦蟲」是一種生存在熱帶和亞熱帶的罕見寄生蟲,大多在水、泥土、腐爛的有機物中。據相關報導,全球感染人數總共才200例左右,我國只有幾十例。

「食腦蟲」25℃左右潮濕溫暖的環境最適合其生存,42℃時繁殖力最旺盛。在溫暖的湖泊、河流、地熱溫泉、工業設備中排出的廢水、含氯製劑消毒不充分的游泳池、熱水器等水源以及潮濕的土壤中均可能有「食腦蟲」的存在。

所以「食腦蟲」感染經常發生在夏季。據美國CDC統計,2009到2018這10年中有34人發生感染,大多(30人)是使用水上休閒娛樂設施時候被感染的。

「食腦蟲」感染主要分為皮膚感染和顱腦感染。通常來說,有兩種途徑進入人體:

一種是通過農業工作,寄生蟲通過皮膚進入人體,一般感染後會出現皮膚紅斑難以治癒的情況。

另一種就是人們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被食腦蟲感染的水洗鼻子時,它們從鼻腔鑽進人腦後,風速繁殖起來,引起化膿性腦膜腦炎,血管出血和腦實質壞死。

如何預防「食腦蟲」感染?

暑假到了,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去海邊遊玩或是去游泳。對此醫生表示,雖然感染阿米巴原蟲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長還是要注意,儘量不要在不乾淨的河水裡游泳。游泳運動時應避免潛水、跳水或在水中憋氣等易造成鼻腔進水的活動。如果近期在溫水中游泳玩耍後出現發燒、頭疼、頸部僵硬和嘔吐的現象應及時就醫。

醫生提醒:家長們要注意,如果你懷疑孩子已經感染寄生蟲,比如孩子有肛門瘙癢,牙齒或者皮膚出現白斑,不明原因的高燒不退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診,如果體檢時發現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或者檢查肝臟發現有斑點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建議立即就診。(四川疾控)(記者姬薇)

來源: 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