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六屆創新驅動發展大會暨2023中國白石山生命科學大會

他是我國腫瘤內科和乳腺癌診療領域的領軍專家,此次大會帶來對中國抗腫瘤新藥研發的全方位思考,並為保定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際醫療基地建設提出「發展處方」——

徐兵河院士:「區域醫療中心要把腫瘤作為主要方向之一」

徐兵河院士高欣悅 攝

□保定日報記者 李忻遙 張潔

「區域醫療中心要面向人民群眾需求,把腫瘤作為主要方向之一。」7月8日,第六屆創新驅動發展大會暨2023中國白石山生命科學大會期間,我國腫瘤內科和乳腺癌診療領域的領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兵河接受保定日報記者專訪,就保定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際醫療基地建設提出重要建議。

「全球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數據顯示,全球約1/3的國家惡性腫瘤占死亡原因首位,約3/4的國家惡性腫瘤占死亡原因的前三位。預計到2040年,全球惡性腫瘤新發患者數量或將達到2840萬。惡性腫瘤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與此同時,抗腫瘤新藥的研發蓬勃發展,腫瘤創新藥物占全球所有研發新藥比例逐年升高。」徐兵河院士認為,在此背景下,保定市建設以腫瘤篩查、全周期診療和康養為主攻方向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際醫療基地,規劃非常精準。

「建好腫瘤區域醫療中心,關鍵要在『高起點』和『抓特色』上下功夫。」徐兵河院士說,一方面,要堅持高起點,凝聚政府、醫院、企業和資本投資等各方力量,以政策、技術、市場、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要素保障,全面激活創新動能,推動新技術、新方案、新療法早應用、早見效。另一方面,要全力抓特色,聚焦精準診療和差異化發展,在生物醫藥基礎研究、轉化研究、臨床應用等多個方面集中發力,做深、做透、做強腫瘤診療和康復服務,推動以腫瘤治療為核心的藥物和設備研發、中醫藥運用、康養療法等研究成果在保定轉化,形成相應腫瘤治療核心專科能力。

同時,建立跨學科診療中心,也是徐兵河院士給予保定的重要建議。多年來,他從臨床需求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帶領他的團隊填補了國際上多項乳腺癌研究領域空白。「腫瘤長期治療可以引起一系列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婦科疾病甚至心理疾病。乳腺癌病人大概90%以上都存在某種程度的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患上抑鬱症。」他建議,打破傳統醫學專業科室的組織架構,以患者為中心,建立跨學科協作機制,除了腫瘤專科醫生以外,還要構建包括血液學、胃腸道、婦科學、神經、腎臟病學、心理學等在內的跨學科診療模式和相應專科醫生隊伍,治療的最終目的是使患者活得更長、活得更好。

此外,徐兵河院士還指出,開展任何科學研究都離不開國家的重視和政策支持。對京津冀地區來說,醫療資源加快共享的同時,進一步推進三地在醫保待遇、醫藥服務等方面政策協同,提升醫保公共服務能力,也是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題中之意。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我國要實現總體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提高15%的重要目標。採訪最後,徐兵河院士表示,走好中國抗腫瘤藥物研發創新之路任重道遠。對於自己來說,最大的希望,是開發的新藥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