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 武星如)7月11日即將入伏,眼下我國南北方呈現了兩種大範圍高溫天氣,南方是高溫濕熱,北方是高溫乾熱。「乾熱天」與「濕熱天」哪個更傷人?心血管內科、急診科、全科醫學科專家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乾熱和濕熱各有特點,對人體的傷害也不一樣。「不管是濕熱還是乾熱,在醫學上,特別在急危重症方面,都會因高溫而給人體造成傷害。」

7月7日,在山東省榮成市觀海路東段一處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志願者為環衛工人、外賣配送員等戶外工作者沏茶、加水。新華社 李信君攝。

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文軍團隊曾發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一項研究,對2006-2017年我國353個地點夏季死亡率數據進行分析,一般來說北方地區居民更耐寒,不耐熱;而南方地區人群更耐熱,不耐寒,所以,北方地區遭遇高溫天氣,發生死亡的風險就會更高。結果顯示,在我國,乾熱天與濕熱天相比具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7月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胡志成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從病理生理學機制上來說,有幾種可能性或許能夠解釋這一研究結果:首先,在乾熱天人體的水分會更多的蒸發,血液濃縮,更易造成血栓形成,引起心血管疾病風險;第二,與濕熱天氣相比,乾熱環境中的人們可能比濕熱天氣下戶外活動更多一些,造成中暑等事件發生率更高;第三,在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濕度下,人體的呼吸道黏膜功能、纖毛擺動的能力都會得到較好的保持,而乾熱天氣可能會降低呼吸道黏膜濕度,使得黏膜功能和纖毛擺動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樣就會導致細菌更容易黏在上呼吸道甚至下呼吸道,增加感染的風險。

福建省立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錢欣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濕熱環境中,人們周圍的濕度都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影響人體通過汗液蒸發降低體內溫度,而乾熱的濕度不會那麼高,有利於人體汗液的蒸發,但汗液大量的蒸發,造成液體流失和電解質的紊亂,就特別容易熱衰竭。」

「同樣的氣溫條件下,濕熱天比乾熱天更容易中暑。因為空氣濕度大時,加之不通風的環境,汗液不易蒸發、帶不走熱量,就更容易出現中暑。」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非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管哪種熱,防暑降溫都不容忽視。

7月7日,外賣配送員在浙江舟山市一處「勞動者驛站」飲用「愛心涼茶」。新華社 邢守秒攝。

「不論是乾熱還是濕熱,對心肺功能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因為體溫上升了,體內循環就要加速,通過汗液蒸發降低體溫,但循環血量的減少如果不能及時補充,體溫還會持續增高,並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有心臟基礎疾病的患者甚至出現心力衰竭的嚴重後果。」錢欣建議,應對高溫天,要避免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長時間在高溫下駐留或工作;要避免長時間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當大量的汗液流失時,要適時、少量多次地補充液體;要提高自身的熱適應能力;老年人、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要特別注意,要在一個相對涼爽的環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