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明星大熊貓萌蘭的8歲生日,也是雙胞胎姐弟和花、和葉的3歲生日。

「西直門三太子」萌蘭

大熊貓和花的日常賣萌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和花與和葉
三隻全國矚目的國寶同日慶生,他們現在所享受的生活,都離不開上世紀科學家們對大熊貓生存環境的調查和研究。
20世紀70年代,為拯救面臨危險的大熊貓種群,我國科學家刻苦鑽研大熊貓繁育和保護技術。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大熊貓數量穩步增長,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其中,有三位科學家為大熊貓種群的恢復付出大量心血,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事跡,感受他們與大熊貓的深厚情誼。
胡錦矗:「中國大熊貓研究的第一把交椅」
胡錦矗先生是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奠基人。

胡錦矗先生在進行科學研究
他組織和領導了全國首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查明了大熊貓的生存狀況,發明了估算大熊貓數量、年齡的「方便法門」——「胡氏方法」。胡錦矗先生跋涉於山水之間,將餐風露宿的經歷轉化成百餘篇學術論文,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野生大熊貓生態研究專著——《臥龍的大熊貓》。

胡錦矗先生與大熊貓合影
年過六旬的胡錦矗選擇到西華師範大學執教,將餘生留給教書育人和研究,把多年練就的大熊貓研究本領傳授給更多人。他培養出了聞名世界的大熊貓科學家,將保護大熊貓的責任與使命傳承給下一代。
潘文石:為大熊貓「請命」的科學家
在研究保護大熊貓的眾多科學家中,潘文石肯定是「最瘋狂」的一個。他曾在零下13度的冬天,駐守在秦嶺中觀察大熊貓,在一次野外考察途中,他從兩百米高的懸崖失足摔下,幾乎賠上性命。

1990年3月,在秦嶺廖家溝,野生熊貓跟著潘文石爬上樹 向定乾 攝
1983年,四川臥龍保護區箭竹林大面積開花死亡,「要把野生大熊貓都圈養起來保護」的呼聲甚囂塵上。潘文石挺身而出,憑藉多年野外考察積累的科學數據,以及科學家的良知,寫成一封長長的信寄給國務院,指明了「飼養野生熊貓會破壞野生熊貓的種群結構」的危害。

潘文石在野外工作
終於在1995年,國家建立了長青自然保護區,保護了大熊貓在秦嶺南坡的最後一片棲息地,為野生大熊貓保留了生的希望。
張和民:繼承先師薪火,克服大熊貓「三難」
被國內外同行稱作「大熊貓之父」的張和民,是胡錦矗先生培養的大熊貓專家。他繼承了胡錦矗先生吃苦耐勞、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帶領團隊經過歷時13年的艱苦研究,率先攻克了圈養大熊貓「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的世界性難題。

「熊貓爸爸」張和民
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圈養種群,在受孕率、產仔只數和幼仔成活率等方面均居世界領先水平。

張和民為熊貓「問診」
當我們為憨態可掬的萌蘭、和花與和葉慶生之時,不能忘記那些保護他們生存環境的科學家,他們艱苦考察、無私育人、傳承薪火,讓我國大熊貓保護事業從無到有,讓我們的「國寶」得以快樂生活。
出 品:科普中國繁星追夢
審核專家:羅興波(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科學家研究中心)
策 劃:焦子原
文 案:黃中辰(實習)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