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過後,天氣一天熱過一天,難熬的三伏天也不遠了。
都說夏季是「苦夏」,一個夏天下來,人都要清瘦一圈兒。但如果利用好了,夏季也是增益進補、祛病強身的好時節,可以讓秋冬時候少受很多疾病的困擾。
一、夏季陽氣盛
補陽強身正當時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的人一到秋冬就容易生病,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中醫認為,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個「小太陽」——陽氣,它是所有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陽氣充足,人體就強壯;陽氣若不足,人就容易生病。
1、陽氣不足,秋冬易生病
秋冬時節天氣寒冷,此時就需要身體調動陽氣去進行抵抗,防止寒邪入侵,危害人體健康。
而如果陽氣不足,就容易被寒邪攻擊,出現感冒、腹瀉、關節痛等症狀。如果患有某些基礎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等,在秋冬季節也極其容易復發。
2、夏季補陽強身正當時
秋冬氣溫低,陽氣本身不足,此時治寒症就像在雨天晾衣,見效緩慢。
反之,春夏時節,尤其是三伏天,氣溫升高,自然界陽氣升發,人體陽氣也蒸騰於外,體內陽氣空虛,為身體內部益氣補陽提供了空間。所以此時正好順應自然蓄積、充實陽氣,能最大限度地驅風祛寒,調整陰陽平衡。
換句話說,對於陽氣不足,秋冬季節容易受到寒邪侵襲的虛寒體質的人來說,夏季正是補陽強身、「治未病」的好時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一分鐘自測陽虛體質
補陽需從腎入手
你是否屬於陽虛體質?又該如何補陽強身呢?
1、一分鐘自測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的人,陽氣不足致使體內氣血不能正常化生,臟腑不能得到溫煦,體內防禦外邪的能力減弱,從而出現一系列畏寒症狀。
- 明顯怕冷、怕風,四肢涼,面色偏白,體型偏瘦;
- 喜喝熱茶、熱湯,一吃涼的或吹冷風就易腹瀉;
- 動則心慌、氣短、容易出汗,性慾減退;
- 男性易陽萎、早泄;
- 女性月經減少,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有孤獨感;
- 舌頭胖、大,水滑,舌苔淡白。
2、補陽,需得從腎入手
腎臟是陽氣之源,腎陽又被稱作命門之火,它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把它們轉換為能量,促進各項生理活動的進程,產熱增加,而且精神矍鑠。所以固護陽氣,要從腎臟入手。
節目中,專家曾給大家介紹了一款「補腎蛋」——枸杞鴿子蛋,鴿子蛋入肺、脾、胃、腎經,《隨息居飲食譜》說它「清熱,解毒,補腎益身」,與枸杞搭配,有很好的固護腎陽的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學起來。
【枸杞鴿子蛋】將3個鴿子蛋煮熟後剝殼,再加入15粒枸杞,煮15分鐘,最後把枸杞、鴿子蛋和湯一起吃掉。可適當加入紅糖調味。
三、這4類疾病最適合「冬病夏治」
調養方法趕緊學起來
對於患有某些基礎疾病,尤其這些疾病易在秋冬季節復發的人來說,夏季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時候。具體哪些疾病可以趁機調養,降低復發風險?
1、呼吸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是冬病夏治效果最好的疾病,如慢阻肺、老慢支、哮喘、慢性咳嗽、支氣管擴張等,多數患者在夏季病情相對穩定時予以調治,到立秋後可以達到少發作、不發作的目的,甚至常年冬季需要住ICU的患者,也可以達到只住普通病房的程度。
那麼,究竟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該如何調養呢?
國家級名老中醫田從豁曾在節目中給出一個消喘膏,主要用於慢性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冬病夏治」。
【消喘膏】
【配方及用法】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細辛12g、甘遂12g,碾成粉末,平均分成3份,每次一份,用稀釋的生薑水調成糊,貼於肺俞穴、心俞穴、膈腧穴共6個穴位。
【穴位】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指)的位置;心俞穴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膈俞穴位於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注意】
①在貼的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就要馬上撕下來。
②首次貼敷以三小時為宜,如沒有不適感,以後的貼敷時間可以延長到6小時。
③完成貼敷後,撕下來如果發現有很小的水泡,一般可以慢慢吸收掉,如果發現水泡有黃豆粒大小,建議去醫院找醫生幫忙處理一下。
④兩歲以下小孩及孕婦,還有陰虛陽亢之人不宜採用這種方法。
2、風濕免疫病
秋冬季風寒濕邪比較重,容易侵襲關節導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疼痛,像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膝關節炎、腰腿冷痛等虛寒性的疾病都屬於此類,中醫稱為痹症。
對於此類疾病,很適合在夏季進行艾灸,有助於減少秋冬季節疾病復發的機率。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對艾草進行了描述,說葉入藥,性溫味苦,是純陽之品,能通十二經,聚陽氣,理氣血,祛濕寒。
一般,哪裡疼就灸哪裡,可以兩三天灸一次。艾灸時要注意灸火頭與皮膚相距1寸左右,每個部位至少灸5分鐘。
3、消化系統疾病
比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需要控制飲食,但是冬季時營養需求大,治療較為困難。而夏季對熱量的需求減少,更能幫助我們控制飲食,從而緩解各種腸胃疾病。
孫韜主任曾在節目中給出一個調理脾胃的簡易三伏貼,適合食欲不振、腹部脹滿、胃腸動力差、脘腹隱痛、四肢不溫等脾陽不振的人,或者口中黏膩、頭身困重、噁心嘔吐、遇冷泄瀉、胃脘冷痛等寒濕困於脾胃的人。
【調理脾胃三伏貼】
【配方及用法】丁香15g、藿香9g、木香15g,打成粉,用4份黃酒、1份蜂蜜、1份香油調製,貼敷在中脘穴(肚臍上四寸)和水分穴(肚臍上一寸)。
【注意】①貼敷前,需清潔皮膚;②每個伏的前三天貼,一天一次,每次不超過4小時;③皮膚破潰者、過敏體質人群及皮膚敏感人群慎用。
4、慢性皮膚病
夏季天氣炎熱,肌膚腠理之汗孔大開,藥物可以更好地透過皮膚吸收。因此像銀屑病、蕁麻疹、凍瘡、硬皮病等疾病患者,可在夏季積極遵醫囑用藥,能達到更好地治病效果。
另外,陽光是「天然的殺菌劑」,不妨在陽光不太強烈的時候,每天用15~20分鐘時間曬曬太陽,不僅能夠輔助緩解皮膚病,還有助於補充維D,促進鈣吸收。
【小貼士】因個人體質差異,上述所有調理方的用法用量等,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