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腫瘤是胸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案。臨床上,縱隔腫瘤手術對麻醉醫生、外科醫生來說都可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尤其是遇到特殊類型的腫瘤時,還可能存在更多難以預測的情況發生。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麻醉專科分會秘書長兼老年麻醉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危重病學組副組長;

上海市醫師協會麻醉科醫師分會委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委員會麻醉學教育學組秘書長;

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圍術期器官保護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胸科麻醉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休克與膿毒症專業委員會常委。

病例分享丨李金寶教授:巨大縱隔腫瘤手術的麻醉管理

目前,縱隔腫瘤的手術方式包括正中開胸、劍突下腔鏡、Clamshell術。Clamshell術對於雙側肺部病變、雙肺門受侵犯、巨大胸腺腫瘤、緊鄰胸骨病變、需要二次手術等情況具有明顯優勢;正中開胸對於胸頂及頸部病變、無名靜脈阻斷及置換、上腔靜脈受侵等情況具有明顯優勢。

對於巨大縱隔腫瘤,麻醉醫生在術前需要明確以下5項內容:

(1)病史:發病時間、發病症狀、本次疾病、伴隨疾病。

(2)腫瘤部位、大小、壓迫情況、侵犯情況、性質(囊性、實性、囊實性)。

(3)毗鄰關係:腫瘤與心臟、大血管、氣道、肺的關係(CT動態圖)。

(4)術前訪視:一般情況、體格檢查、補充病史。

(5)手術方案:體位擺放方式、切口方式、手術步驟。

下面將分享2個關於縱隔腫瘤手術麻醉管理的病例。

病例1:前縱隔腫瘤

現病史:患者,女性,69歲,主訴「胸悶1年,吞咽困難半年」。患者一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時覺呼吸困難,無心衰表現,自服「速效救心丸」後緩解,近半年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近幾月明顯消瘦,體重減輕6.8 kg。發病以來,胃納可,睡眠差,二便如常。

既往史:28年前病毒性心肌炎病史,自訴後診斷為瓣膜病(心超未報);類風濕關節炎13年,現處於非急性期。

腫瘤位置:前縱隔腫瘤

腫瘤大小:37 cm×26 cm

腫瘤性質:囊實性

腫瘤毗鄰關係:腫瘤壓迫食道,將主氣道(隆突上)壓向右側,左右主支氣管受壓>50%,囊液包繞心臟,右肺動脈出口幾乎閉塞。

胸部CTA:前縱隔囊實性占位,惡性腫瘤可能性大;心包大量積液。雙肺受壓部分不張。右肺動脈受壓變窄,雙肺通氣血流灌注不均。雙肺散在纖維灶,主動脈硬化。

心臟超聲:縱隔占位,少量心包積液。射血分數(EF%)61%,左室短軸縮短率(FS)33%。

補充病史:入院1周,未用任何藥物,入院前可平臥,時而胸悶憋醒,目前已無憋醒症狀,自訴緩慢可爬3層樓。

體格檢查:神清,對答切題,一般情況可。身高156 cm,體重50 kg,血壓123/61 mmHg(1 mmHg=0.133 kPa)。叩診心臟濁音界雙側擴大,聽診左下肺未及呼吸音。無頸靜脈怒張,無神經壓迫症狀。入院時心功能3級,術前心功能2級。

一般情況:認知功能良好,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30分;日常生活完全獨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00;睡眠改善、無憋醒,可爬三層樓,活動耐量≤4 MET;衰弱指數(Frailty Index)0.169。

術前臨床症狀評估

①前/巨大縱隔腫瘤患者的症狀分級

②縱隔腫瘤的全麻安全分級

避免全麻誘導的情況:大腫塊有症狀,有端坐呼吸,氣道壓迫50%以上的小兒,或有上腔靜脈綜合徵,大量胸膜積液。

該患者存在胸悶,時覺呼吸困難,巨大腫塊,右肺動脈受壓閉塞,心包積液,右肺中葉肺不張;但無咳嗽,無端坐呼吸,無上腔靜脈綜合徵,無胸腔積液,運動耐量尚可。手術方式採取平臥位,正中劈胸骨入路。

圍術期管理原則

(1)術前減容:時機不宜過早。

(2)積極抗炎:右美托咪定預處理+預防性抗生素+糖皮質激素。

(3)適當保留應激:維持肌肉及血管張力。

(4)容量恰當:根據中心靜脈壓(CVP)、心輸出量(CO)及手術進程,補液不宜過快,必要時加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

(5)預防復張性肺水腫:術中呼氣末正壓(PEEP),充分肺復張;術後PEEP,激素治療。

擬定圍術期麻醉管理方案

(1)抽液(手術當天,監護後,誘導前,B超定位)。

(2)單腔氣管導管-清醒插管-全麻。

(3)開胸前不給肌松藥。

(4)常規監護+Flowtrac+CVP。

(5)不備CPB。

(6)帶管回ICU。

實際麻醉管理方案

入室後,無創血壓(NIBP)169/86 mmHg,心率(HR)69 次/min,血氧飽和度(SpO₂)79%。予面罩吸氧4 L/min 100%O₂,SpO₂ 93%。左橈動脈穿刺,行血氣分析:pH 7.42,(PCO₂)37.6 mmHg,氧分壓(PO₂)53 mmHg,CO 4.4 L/min,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靜脈泵注10 min。

抽胸內積液:取左側鎖骨中線第三肋間抽出600 ml褐色液體,患者明顯感覺輕鬆,有創動脈壓(ABP)136/66 mmHg,HR 66 次/min,SpO₂顯著改善97%。

表麻下使用纖支鏡引導清醒插管,插管完成後CO驟降至2.2 L/min,ABP 109/65 mmHg,給予補液+快速開胸插管,行血氣分析:pH 7.43,PCO₂ 39.2 mmHg,PO₂ 90 mmHg,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CVP 16 cmH₂O(1 cmH₂O=0.098 kPa),開胸減壓後給予羅庫溴銨30 mg IV。

術中分次吸出囊液,共計2700 ml,吸入氧濃度(FiO₂)80%,PEEP 5 cmH₂O,靜吸複合維持,使用麻黃鹼收縮外周血管,增加血管阻力。腫瘤切除順利,剝脫時患者生命體徵平穩,CO在腫瘤切除後逐漸回升,CVP變化不大。

手術歷時2 h,術中失血100 ml,尿量200 ml,晶體1000 ml,膠體500 ml,關胸前pH 7.44,PCO₂ 34.4 mmHg,PO₂ 352 mmHg,ABP 128/76 mmHg,HR 64 次/min,SpO₂ 100%,帶管入ICU,術後第1天晨拔管,術後第2天轉入普通病房,術後10天出院。

病例2:後縱隔腫瘤

現病史:近1個月以來,患者反覆出現活動後氣促,徒手常速上爬2~3層樓梯後出現胸悶、氣促,停止活動並休息十餘分鐘後可緩解,無其他不適。當時就診外院,完善甲狀腺功能等檢查(未行胸部影像學檢查)診斷為「妊娠合併亞甲減」,予以左甲狀腺素鈉片、酒石酸美托洛爾等對症治療。但患者症狀無明顯好轉,且有進行性加重趨勢。半個月前患者因活動後胸悶氣促於家中靜養待產,當時患者平臥時無胸悶氣促等症狀,1日前於外院剖宮產產一男嬰當日上午突發平臥時胸悶氣促,性質同前,仍無胸痛、咯粉紅色泡沫樣痰等其他表現,予吸氧等對症外理,但症狀無緩解,持續存在。於下午16:00行CT檢查,示後上縱隔巨大囊樣灶伴少量胸腔積液,考慮縱隔巨大囊腫壓迫氣道,窒息風險高。請我院婦產科、胸外科、危重病科會診後轉入我院。

既往史:平素體健,孕晚期甲減,否認其他基礎疾病。

入院體格檢查:體溫(T)37 ℃,脈搏(P)101 次/min,呼吸頻率(R)27 次/min,血壓(BP)111/72 mmHg,SpO98%。神清,回答切題,自動體位,呼吸急促,查體合作。皮膚黏膜、神經系統檢查正常。頸靜脈無怒張,雙下肢無水腫。頸部氣管居中,雙肺呼吸音粗糙,胸骨中上段旁可及明顯呈金屬音調吸氣相支氣管呼吸音,未聞及濕囉音。腹隆起,中下腹可見一長約12 cm橫行手術切口,切口無感染表現,腹壁軟無壓痛,宮底臍下2指,質中偏軟,無壓痛。

輔助檢查

2020-01-01 胸部CT:後上縱隔巨大囊樣灶伴右上後方少量胸腔積液。

2020-01-01 血氣分析:pH 7.44,PCO₂ 33.6 mmHg,PO₂ 97.2 mmHg,BE-0.4 mmol/L,SpO₂ 98%。

2020-01-01 D-二聚體1.99 mg/L;2020-01-02 D-二聚體3.08 mg/L↑。

2020-01-02 生化:白蛋白28.80 g/L,鈣2.00 mmol/L,鉀3.33 mmol/L,鈉137.00 mmol/L。

2020-01-02 血常規:血紅蛋白96.00 g/L↓。

2020-01-01 入院同時行多學科會診,①胸外科:目前患者產後一天,生命體徵平穩,吸氧,一般狀況尚可,暫無急診手術指征,建議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進一步明確病情,擇期手術。②心內科:考慮患者目前吸氣性呼吸困難與縱隔占位壓迫氣管及支氣管有關,處理依胸外科意見是否需手術切除腫物以緩解氣道壓迫,暫心源性呼吸困難依據不足③婦產科:暫無特殊處理,配合ICU及胸外科積極診治,如病情加重可考慮回奶。口服益母草促進宮縮,注意傷口,惡露及體溫情況。

根據會診意見,給予高流量給氧支持,密切監護,隨時準備行機械通氣支持&手術治療,促進子宮收縮、回奶,口服益母草、B6,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抗凝預防深靜脈血栓,同時進行營養、補液、調節電解質等治療(2020-01-01至2020-01-08)。

2020-01-08 患者病情突然轉變,晨起呼吸困難加重,神清、氣促、伴咳嗽,強迫半坐位,吸氧無緩解。呼叫麻醉科準備床旁插管,呼叫胸外科準備緊急手術。由於病情不明、病史不清,考慮身邊只有插管箱,ICU不具備插管條件,請示上級後,放棄插管,保持坐位、吸氧、監護,在麻醉醫生護送下緊急轉入手術室。

腫瘤位置:後縱隔腫瘤。

腫瘤大小:最大層面約72 mm×55 mm。

腫瘤性質:囊實性。

腫瘤毗鄰關係如下:

①動脈系統

②氣道

胸部CTA+肺動脈雙源CTA:肺動脈和左右肺動脈干及其主要分支顯影清晰,強化均勻,形態、大小及走行均未見異常,未見確切充盈缺損。後縱隔數枚囊狀水樣低密度影,與食管關係密切,未見強化,最大層面約72 mm×55 mm,氣管受壓前移,官腔變細。右側少量胸腔積液。

結論:肺動脈CTA未見明顯異常徵象,請結合臨床。後縱隔水樣密度占位病變,氣管受壓前移,管腔變細。右側少量胸腔積液。

入院診斷:(1)巨大縱隔腫瘤;(2)氣管梗阻(外壓性);(3)剖宮產術後(圍產期)。

術前臨床症狀評估

患者呼吸窘迫、氣道已經岌岌可危,不確定能否耐受鎮靜藥物,手術方式為側臥位側進胸。

擬定圍術期麻醉管理方案

使用氯化琥珀膽鹼注射液行半坐位快誘導,予雙腔氣管導管全麻,右側股靜脈+右側足背動脈穿刺置管,常規監護+Flowtrac,並聯繫體外循環(CPB)醫生隨時待命。

手術經過

後縱隔巨大腫瘤,囊實性,囊內血凝塊及血性積液約400 ml。腫瘤侵犯包饒上腔靜脈、氣管及食管,不能根治性切除。根據病情及術前談話情況,遂決定行腫瘤部分切除+囊內血塊清除。切除部分腫瘤,期間嚴格止血,注意保護周邊重要組織。吸淨囊腔內積血及血凝塊,期間嚴格止血。冰凍報告提示梭形細胞腫瘤。麻醉可,手術順利,術後帶管安返ICU。

在ICU治療過程中,考慮患者存在氣管壓迫,ICU予鎮靜、機械通氣,不確定能否拔管,請麻醉科會診。

麻醉科考慮患者自主呼吸實驗(SBT)成功,雖然CT提示氣道仍有狹窄,但最窄處位於導管遠端下方,之後氣道逐漸擴大,最終在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退鏡同時拔管。

小結:麻醉醫生對縱隔腫瘤手術應予以特別關注,某種程度上它非常考驗麻醉醫生圍手術期醫學管理的能力,管理過程中應牢記以下12項原則:(1)多學科合作;(2)術前減體(放/化療);(3)誘導前再次確認病情;(4)評估麻醉風險(安全/不安全/不確定);(5)足夠人手&CPB(不安全/不確定);(6)術前儘量避免呼吸抑制或肌肉鬆弛;(7)麻醉醫生護送轉運(體位依賴性);(8)SVCS選擇下腔系統大口徑通路;(9)SpO₂宜放置於右手(監測頭臂干);(10)誘導前中心靜脈及動脈置管(不安全/不確定);穿刺同側以便CPB;(11)確保手術床功能;(12)誘導前必備各種通氣設備。

來源於:圍術期醫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