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在我國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不少名人都因食管癌失去生命。

2012年,播音界泰斗張頌罹患食管癌去世,享年76歲;

2018年,台灣演員林安迪罹患食管癌去世,享年57歲;

2021年,著名演員塗們罹患食管癌去世,享年61歲。

看到這裡,是不是還覺得食管癌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食管癌很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一、柳葉刀:全球一半食管癌在中國

2018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全球癌症報告》,提供了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36種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等相關數據。

數據顯示,2018年食管癌新發病例有57.2萬、死亡病例50.9萬。而我國食管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占世界範圍的55%左右

也就是說,從數量上看,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食管癌發生在中國。而與我們相鄰的日本、韓國等國家,食管癌發病率並不高。

二、為啥國人食管癌發病率那麼高?

我國食管癌如此高發,與國人身上長期存在的不良飲食習慣之間有很大關係。

1、吃得太燙

《柳葉刀腫瘤學》將65℃以上的飲品列為了2A類致癌物,即很可能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物質。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有柔軟的一層黏膜覆蓋,在接觸到過燙的熱食、熱飲時,會導致黏膜發生輕度損傷。本身黏膜具有很強的修復作用,但長期不斷地損傷容易讓黏膜發生慢性炎症,在修復過程可能會發生細胞突變,繼而導致食管癌發生風險上升。

2、吃得太辣

北京友誼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王婧指出,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誘發上皮細胞變性,增加其發生癌症的風險。

3、抽菸喝酒

《臨床和實驗醫學》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長期吸菸者罹患食管癌的風險相較於不吸菸者增加了5倍。

而《亞洲外科》上的研究則指出,每周飲酒量>170g,會導致罹患食管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其中喝高度酒的人患癌風險更高。

4、吃得太粗糙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食管癌》中提到,食物過於粗糙會導致食道黏膜出現損傷,長期如此容易誘發炎症發生,而炎症持續發展下去容易演變成慢性的,最終可能會發生惡變。

5、愛吃醃製食物

醃製類食物內含有大量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長期攝入會增加身體的患癌風險。中華腫瘤防治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酸菜攝入量與食管癌的發生呈正相關關係。

我國華北地區(主要是位於河南、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區)食管癌的發病率是全國最高的,研究發現該地區飲水內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這很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有直接關係。

三、食管癌這3個症狀,提前發現一個就很好

中國食管癌的主要病理類型是鱗癌,發病部位常位於食管中段,下段次之,上段最少。目前尚無較好的有效治療方法,預後較差。我國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20.9%。

食管癌起病隱匿,臨床上不少罹患食管癌的患者,一經確診就已位於中晚期,其中有很多患者會將食管癌早期症狀誤認為是慢性咽炎,從而耽誤了治療,其實二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咽炎可分為急慢性兩種,其中慢性炎炎的發病率較高,約占比咽炎的30~50%。咽炎所引起的咽喉不適主要為:

  • 咽喉部干癢、灼痛
  • 感覺有異物感,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但不會影響進食;
  • 晨起刷牙時可能會有噁心乾嘔症狀。

這些症狀在天氣寒冷、抽菸喝酒以及用嗓過度時容易出現。

食管癌所出現的症狀會進行性加重,可表現為這幾個症狀:

  • 食管異物感:在沒有吞咽動作時也有異物感,患處與病灶所處位置一致;
  • 吞咽困難:隨著病灶不斷變大,在吞咽食物時會有明顯梗阻感,在食用堅硬的食物時更為明顯;
  • 吞咽疼痛:後期在吞咽時還會有悶脹不適、疼痛感,沒有進食時不適感會減輕,且症狀會長時間存在

四、食管癌如何早期篩查和預防?

食管癌發現的時間早晚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存期,越早發現治療的效果也越好,想要發現早期食管癌,篩查非常關鍵。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楊超指出,內鏡檢查是篩查食管癌的金標準,主要包括有超聲內鏡、普通電子內鏡、碘染色素內鏡等,通過檢查可及時對可疑病灶進行活檢,明確分期。

除了進行檢查外,日常還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早睡早起、不攝入過燙的食物、少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飲食注意膳食均衡、不吸菸飲酒、減少醃製食物的攝入等。

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它們是防癌的關鍵點,注意要長期堅持下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癌症離每個人都不遙遠,對此要持有正確的心態對待,日常保持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儘可能去預防癌症發生。


參考資料:

[1]《全世界一半食管癌患者在中國 原因竟是……》.央視新聞.2018-10-22

[2]《知名演員因食道癌去世,從確診到去世僅1個月…這些人是高發人群!》.科普中國.2021-12-16

[3]《以為是慢性咽炎,卻查出食管癌,兩者該如何區分?90%的食管癌不致命,但前提是……》.我是大醫生官微.2019-12-0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