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坐車會頭暈,熬夜多了頭暈,蹲下猛地站起來會頭暈......有些頭暈突如其來,又讓人意想不到。而深圳 90 後的小張,最近就經歷了一場,意料不到的「頭暈」。
01
90 後小伙突發頭暈
起床翻個身就「暈菜」
今年 30 歲的小張(化名)怎麼也沒想到,早上起床翻個身,自己怎麼就「暈菜」了。那天,小張和往常一樣早起,剛從夢中醒來,小張伸了伸懶腰,接著翻了個身,但沒想到突然天旋地轉、頭暈想吐。這是得啥病了,還是沒睡好?小張心裡想,可能是自己還沒睡醒,但沒想到這個症狀持續了數十秒後,再翻一個身,小張又暈菜了。
想都沒想,小張趕緊來到醫院門診,看看自己的腦袋是出了啥問題。
02
原來是耳石症在作怪
發病率隨年齡逐漸上升
寶安區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黃汝成告訴小張:「你得了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耳石症』。」小張一臉不解地問道:「耳石症是什麼?耳朵里真的有石頭嗎?」黃汝成解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俗稱耳石症,以反覆發作的短暫性眩暈和特徵性眼球震顫為表現,是常見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們耳朵的內耳端,有兩個膜性小囊,分別為橢圓囊和球囊,在這兩個膜性小囊內裝有可以感受重心變化的結晶,形狀似石頭,醫學上稱之為「耳石」。正常情況下耳石是粘附在橢圓囊和球囊裡面的,但在外傷、劇烈運動過後、老年性退行性變、耳部疾病等情況下,都可能導致耳石脫離原來的位置。耳石脫落後與內耳其他平衡結構相互碰撞,誘發平衡失調,從而表現為天旋地轉、眼震、噁心嘔吐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 俗稱「耳石症」, 是最常見的外周性前庭疾病。「這病難以預防,都是突然發病。」黃汝成介紹,目前為止報導的年發病率為(10.7-600)/10 萬,年患病率約 1.6% ,終生患病率約 2.4% 。BPPV占前庭性眩暈患者的 20% ~30% ,男女比例為 1:1.5~1:2.0,通常40 歲以後高發,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呈逐漸上升趨勢。
黃汝成醫生在給患者看診那頭暈就是耳石症嗎?雖然耳石症的症狀表現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但並不是所有的眩暈都是耳石症。
03
眩暈≠耳石症
需先排查腦中風及其他疾病
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就一定是「耳石症」嗎?對此,黃汝成表示,這個千萬要注意,眩暈不等於耳石症,眩暈第一時間要由醫生排除腦中風及其他疾病。黃汝成提醒:「耳石症只是個人難受,出不了人命!腦中風,沒及時救治,要出大事的。」眩暈也是中風病的常見症狀之一。腦卒中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成人首要的致殘疾病,因此出現眩暈要儘早就診,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急診或腦病科(神經內科)及時排查是否有腦梗死,明確病因,對症下藥。如果確診是「耳石症」,怎麼辦?如果排除了其他腦系疾病,確診是「耳石症」,一般可採用藥物+手法復位治療。「手法復位治療」是通過手法對患者的頭部進行適當角度的轉動,讓脫落的耳石流回正確的位置上。黃汝成醫生在給患者治療黃汝成醫生還介紹道,通過復位,耳石雖然可能回到了原來的解剖位置里,但並未牢固粘附於耳石膜上,如果這時候參加跑步、打球等劇烈運動,很容易引起耳石再次脫落。耳石復位後應該注意什麼?醫生提醒,診斷為耳石症的眩暈患者,患者經過耳石復位後,後續仍需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具體需要做到的有以下幾點——1.走路姿勢:走路時眼睛正視前方,不隨意改動頭位,儘量用身體的轉動來協助頭位變動;2.睡覺姿勢:建議將上半身墊高 30 度入睡;3.避免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球、跳繩等;4.避免抬頭低頭:如抬頭晾曬衣服、低頭拖地、低頭看手機等;5.禁止:要禁忌高空作業、開車;6.門診隨診:建議復位 1 周后前往門診複診,確定耳石是否復位。
04
有的「耳石症」不易察覺
醫生提醒:一定要找專科醫生
黃汝成醫生介紹,有的患者因為摔倒、車禍等原因,原有的病治好後,一直有頭暈現象,甚至還有四五歲的孩子,大清早起來頭暈,家長沒想到是「耳石症」。「我接診過最小的一個耳石症患者就是四五歲的小孩。」黃汝成說,小孩子是學跳舞的,也經常在爸媽們床上蹦躂,但因為太小,講不清楚自己的情況,只覺得頭暈嘔吐,還去消化科看病。當然不是每個人頭暈都是「耳石症」,黃汝成醫生提醒,當感到眩暈,一定要排查腦梗、顱內問題。之前門診就遇到個 20 歲出頭的患者,因為按摩導致血管夾層,腦梗了,差點誤以為只是「耳石症」,險些丟命。 「按摩需謹慎,特別是耳尖以下的肌肉、神經、血管部分的位置。」黃汝成醫生反覆強調,事關生命,千萬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