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它源遠流長,歷經千年的傳承和發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智慧。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體的健康與疾病與自然界的變化密切相關。因此,中醫注重調和人體的陰陽平衡,以及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經絡脈絡等方面的功能。中醫治療疾病,主要是通過中藥、針灸、按摩、拔罐等方法,來調節人體的內在機制,達到預防和治癒的目的。

中藥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利用動物、植物、礦物等天然物質,經過加工、配伍、煎煮等方式製成的藥物。中藥有著豐富的種類和多樣的功效,它們可以單味使用,也可以多味組合,形成各種各樣的方劑。中藥不僅能夠治療各種疾病,還能夠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延緩衰老,美容養顏。

在眾多的中藥中,有一些看似平凡無奇的藥材,卻有著不凡的實力。它們可能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驚人的名氣,但是它們卻有著驚人的藥用價值。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其中一味:

麥冬

麥冬是什麼?

麥冬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百合科。它的學名是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 Gawl. ,又名麥門冬、麥芽冬、麥芽菜等。麥冬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區及日本、朝鮮等地。麥冬一般生長在山坡、林下或田邊等濕潤陰涼處。麥冬全株都可以入藥,但最常用的部位是根莖。麥冬根莖呈細長條狀,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向皺紋和環節。麥冬根莖有著清香甘甜的味道,性微寒。

麥冬有什麼功效?

麥冬作為一味中藥,在古代本草書籍中就有了詳細的記載。《神農本草經》將麥冬列為上品之一,並認為它能夠治療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等症,並且久服能夠輕身不老不飢。《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了麥冬的多種功效,如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等。後世的醫家們也對麥冬的藥用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運用,如《本草綱目》認為麥冬能夠令人頭不白、肌體滑澤、補髓通腎氣、定喘促、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等。

現代的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了麥冬的多種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保護心腦血管、保護肝臟、保護胃黏膜、增強免疫力等。麥冬還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甙類、多糖類、揮髮油類、胺基酸類等,這些成分都對人體有著不同的益處。

麥冬的藥用部位是根莖,它可以生用,也可以經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形成不同的品種,如朱麥冬和青麥冬。這些不同的品種,雖然都是麥冬,但是它們的性味、歸經、功效、適應證等方面都有所差異。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生麥冬:清潤平和

生麥冬就是沒有經過任何炮製的麥冬根莖,它的性味為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腎經。生麥冬的主要功效是滋陰潤燥,清熱生津,養胃安神。它適用於陰液虧虛,氣陰兩虧的各種病證,如肺燥咳嗽,虛勞咳嗽,消渴,肺癰等。生麥冬還能潤腸通便,利尿通淋,對於大便秘結,小便淋澀等也有一定的作用。生麥冬的特點是清潤平和,不傷胃氣,不助濕邪。

朱麥冬:溫補安神

朱麥冬是將麥冬根莖與硃砂(硫化汞)按一定比例拌勻後曬乾或烘乾而成的一種炮製品種。它的性味為甘、微苦、微溫,歸心經。朱麥冬的主要功效是補心安神,養陰清熱。它適用於心陰不足,心火亢盛的病證,如心煩失眠,多夢易驚,口舌生瘡等。朱麥冬還能活血化瘀,對於血脈不暢引起的頭暈目眩,胸悶心悸等也有一定的作用。朱麥冬的特點是溫補安神,不寒不燥。

青麥冬:清瀉肝火

青麥冬是將麥冬根莖與青黛(氧化銅)按一定比例拌勻後曬乾或烘乾而成的一種炮製品種。它的性味為甘、苦、寒,歸肝經。青麥冬的主要功效是清瀉肝火,滋陰潤肺。它適用於肝火上炎,肝陰不足的病證,如肝咳、脅痛易怒、頭眩目赤等。青麥冬還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皮膚瘡瘍等也有一定的作用。青麥冬的特點是清瀉肝火,不傷胃陰。

門冬不去心,咳斷背梁筋:是真是假?

門冬不去心,咳斷背梁筋,這是一句流傳已久的中藥炮製口訣,它的意思是說,如果使用天門冬或麥門冬時不去心,就會導致咳嗽加重,甚至咳斷背梁筋。這句口訣的出處不詳,但是在古代的一些本草書籍中,有對天門冬或麥門冬要去心的明確記載。例如,《證類本草》說:「溫水洗,去心用,不令心煩」,《湯液本草》說:「去心治經枯」。而在一些常用的止咳方劑中,也有對天門冬或麥門冬要去心的明確要求。例如,二冬膏就明確標註天冬和麥冬都要去心。

那麼,這句口訣是否有科學依據呢?為什麼天門冬或麥門冬不去心就會導致咳嗽加重呢?這裡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 一種解釋是,天門冬或麥門冬的心部含有較多的寒涼之氣,如果不去除,會傷害肺氣,導致肺失宣降,咳嗽加重。而且,天門冬或麥門冬的心部還含有較多的粘液或澱粉等物質,如果不去除,會增加痰濕之邪,阻塞肺氣,咳嗽加重。因此,在治療咳嗽時,要去除天門冬或麥門冬的心部,以減少其寒涼和粘液之性。

* 另一種解釋是,天門冬或麥門冬的心部含有較多的有效成分或較少的無效成分,如果去除,會降低其滋陰潤燥和清熱生津之功。而且,天門冬或麥門冬的心部還含有較多的甘味和苦味等物質,如果去除,會降低其養胃安神和活血化瘀之功。因此,在治療咳嗽時,要保留天門冬或麥門冬的心部,以增強其滋陰潤燥和清熱生津之效。

麥冬怎麼用?

麥冬作為一味中藥,可以單味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藥物配伍,形成各種方劑。麥冬的配伍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其中有幾個十分經典和常用的藥對配伍,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①麥冬與人參:補氣養陰

麥冬與人參是一對十分常見的藥對配伍,它們可以廣泛應用於消渴、心悸、健忘及肺系、脾胃病及小便不利、婦女倒經等多種疾病。麥冬與人參的配伍原理是:麥冬能夠滋陰潤燥,清熱生津,養胃安神;人參能夠補氣益元,健脾養胃,安神益智。二者相合,既能補氣養陰,又能清熱生津,對於氣陰兩虛的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

例如:

* 生脈散:人參、麥門冬、五味子各等分。將以上藥物研細末,加蜜和勻,捏成丸劑。每日服3-5丸。適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 一貫煎: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水煎服。適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口乾、多尿等。

②麥冬與五味子:金水相生

麥冬與五味子是一對十分奇妙的藥對配伍,它們不僅有金水相生之義,更是能夠形成發揮獨特作用。麥冬與五味子的配伍原理是:麥冬能夠滋陰潤肺,清熱生津;五味子能夠收斂固澀,補腎益精。二者相合,既能滋陰潤肺,又能收斂固澀,對於肺腎陰虛或津液虧損的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而且,麥冬與五味子還能根據不同的配伍和用法,發揮不同的作用。

例如:

* 麥冬五味子湯:麥門冬,五味子,水煎服。適用於肺陰不足,咳嗽少痰或乾咳無痰等。

* 麥冬五味子丸:麥門冬、五味子各等分。將以上藥物研細末,加蜜和勻,捏成丸劑。每日服3-5丸。適用於心陰不足,心煩失眠,多夢易驚等。

* 麥冬五味子茶:麥門冬,五味子。將兩者放入杯中,加開水沖泡,代茶飲用。適用於清暑生津,解渴潤喉等。

③麥冬與沙參:養肺陰以清金制木

麥冬與沙參是一對十分經典的藥對配伍,它們可以起到「養肺陰以清金制木,養胃陰以培土榮木」的作用。麥冬與沙參的配伍原理是:麥冬能夠滋陰潤燥,清熱生津,養胃安神;沙參能夠滋陰清肺,化痰止咳,益胃生津。二者相合,既能滋陰潤肺,又能清熱化痰,對於肺胃陰虛或痰熱壅肺的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

例如:

* 沙參麥冬湯:沙參、麥門冬,水煎服。適用於肺胃陰虛所致的咳嗽、口乾、咽燥等。

* 一貫煎:沙參、麥門冬、五味子,水煎服。適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消渴、口乾、多尿等。

④麥冬與半夏:一消一潤

麥冬與半夏是一對十分常用的藥對配伍,它們可以起到「以半夏之辛,用麥冬之潤,一消一潤」的作用。麥冬與半夏的配伍原理是:麥冬能夠滋陰潤燥,清熱生津;半夏能夠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二者相合,既能滋陰潤肺,又能化痰止咳,對於肺胃陰虛或痰濕壅滯的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而且,麥冬可以制半夏辛燥之性,半夏可以防麥冬之甘潤膩胃。

麥冬的臨床主治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 滋陰潤燥:麥冬能夠滋養肺腎陰液,潤澤肌膚黏膜,對於陰液虧虛所致的各種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如肺燥咳嗽,虛勞咳嗽,消渴,肺癰等。麥冬還能潤腸通便,利尿通淋,對於大便秘結,小便淋澀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 清熱生津:麥冬能夠清除內外邪熱,增加津液分泌,對於熱邪所致的各種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瘡瘍等。麥冬還能清心除煩,安神益智,對於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煩失眠,多夢易驚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 養心安神:麥冬能夠養護心臟功能,改善心肌代謝,保護心肌細胞,抗心律失常,抗休克等。對於心臟病或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各種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如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麥冬還能養心陰,靜心神,對於心陰不足所致的各種病證有著很好的效果。如心悸、失眠、健忘等。

麥冬有什麼注意事項?

麥冬雖然是一味平凡無奇的中藥,但是它也有著自己的適應範圍和禁忌對象。一般來說,以下情況要慎用或避用麥冬:

* 體質偏寒或有寒濕內停者。

* 胃寒嘔吐或腹瀉者。

* 有過敏史或對麥冬過敏者。

* 孕婦或哺乳期

麥冬的其他用途

麥冬不僅是一味中藥,還有著其他的用途。例如:

* 麥冬可以作為一種食物,它的根莖可以生吃或煮食,有著清香甘甜的味道,可以增加食慾,滋潤腸胃。

* 麥冬可以作為一種美容品,它的根莖可以搗碎或榨汁,塗抹在皮膚上,可以滋潤肌膚,防止乾燥,改善膚色。

* 麥冬可以作為一種園藝植物,它的葉子呈綠色或帶有白色條紋,形成叢生狀,可以作為地被植物或盆栽植物,裝飾庭院或室內。

總結:

麥冬是一味平凡無奇的中藥,但是它卻有著不凡的實力。它能夠滋陰潤燥,清熱生津,保護心肺胃腎等臟器,延緩衰老,美容養顏。麥冬還有著其他的用途,可以作為食物、美容品或園藝植物。麥冬雖然不起眼,但是卻是一味珍貴的藥材。我們應該珍惜和利用好這種天然的寶貴資源。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