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東方神奇的樹葉,歷史悠久,包含萬千。其中蘊含著無窮的密碼,等待我們去解讀。探知茶,解讀茶之密碼,首先,從茶的化學成分開始。

宋徽宗《大觀茶論》說:「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好的茶湯五味調和,是苦、鮮、酸、辛、甘五般滋味。 「啜苦咽甘,茶也。」這是茶聖陸羽對茶的最早定義。

茶之所以能啜苦咽甘,從本質上講,就是因為茶里蘊含著一種特有的物質,它的名字叫茶多酚茶湯的回甘,通常是以茶湯的苦澀滋味作為前奏的,它是茶多酚和蛋白質耦合的結果,微苦彌散,清甜即來,滋味變得深長。

茶湯的甘是可溶性塘和胺基酸,是甜味的來源。在茶中主要體現在餘味,餘味即在舌尖品嘗到苦味之後,在舌根和喉嚨留下的甜味。

茶湯的苦澀主要是由咖啡鹼與茶多酚的含量決定的,以茶湯的苦澀滋味作為前奏,茶多酚和蛋白質的結合,微苦彌散,清甜即來。

茶湯的鮮味,是蛋白質的信號,胺基酸、核苷酸、有機酸等是其重要的組分。就茶而言,胺基酸類是鮮味表達的主體,與茶葉品質呈顯著水平,有「茶葉等級因子」之稱。是指茶所有口味達到了完美平衡。

茶湯的酸是由有機酸和部分胺基酸決定的,茶湯里新鮮偷悅的酸,不同於發酵過度的酸餿味,往往只在生態絕佳的野放茶中,方可覓到;

茶湯的咸是無機鹽的味道,由於含量太少,一般情況下會被茶的苦味所掩蓋,以致鹹味很難品出來。有些茶的鹹味是高品質的象徵。

茶湯的辛是偶爾會在特殊的茶種中遇見,偶然相見,卻是清冽絕倫。

茶湯中的呈味物質歸納起來可分為:糖類、胺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產物(主要為茶多酚)、嘌呤鹼(以咖啡鹼為主)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胺基酸和咖啡鹼對茶葉品質影響最大。

茶葉滋味是人的味覺器官對茶葉中呈味成分的綜合反應。換言之,茶葉的滋味是各種呈味物質對人的味覺器官協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各種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間比例的改變都會影響茶湯滋味。

茶葉的滋味,是由幾十種呈味物變化的綜合反映。不同茶葉因其呈味成分的種類、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現出來的滋味也不同。

據現代科學檢測,茶葉中含有600餘種物質,其中有機物質有500餘種,約占總量的93.0%~96.5%;無機化合物有100餘種,約占總量的3.5%~7.0%。、茶葉(干茶)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是茶多酚、胺基酸/蛋白質、生物鹼、色素、糖類、其它(維生素、類脂類、茶皂素、果膠、酶類、有機酸、芳香物質、水分、礦物質、無機化合物)等。

茶的內含物質與茶湯口感的關係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有意思多了。茶葉中常見物質分類,用下面幾張圖來讓您了解一片鮮葉中的化學成分。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

茶葉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除了口感清香外,其中蘊藏的豐富物質也是人們喜歡飲茶的原因之一。

俗話說「4斤青葉炒1斤茶」,在茶葉中,75%的水分位於葉前端,剩餘25%的營養成分大多集中在茶葉中後部和梗部。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茶之所以具有這麼多保健功效,得益於其含有的5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茶多酚、茶氨酸、咖啡鹼、維生素、胡蘿蔔素、蛋白質、兒茶素、茶多糖等等。

而這些營養又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營養物質兩部分,茶葉里只有12%的營養能被人體吸收。脂溶性營養如維生素、蛋白質等,不管飲用多少次,始終會殘留在茶葉中。但茶葉還有三種易溶於水的藥用成分和營養成分,這也是我們飲茶可帶來的直接益處!

一、有機化合物


1、茶多糖—甘(20-25%)

茶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茶多酚,茶氨酸和茶多糖多糖是一種高分子量聚合物,由至少十個通過糖苷鍵相互連接的單糖組成。

茶葉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複合多糖,一般稱為茶多糖,是一類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並結合有大量的礦質元素,稱為茶葉多糖複合物,約占茶葉乾物質的20%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核糖、半乳糖等組成。是茶葉治療糖尿病時的主要藥理成分。

茶多糖的組成和含量因茶樹品種、茶園管理水平、採摘季節、原料老嫩及加工工藝的不同而異。比如烏龍茶中的含量高於綠茶和紅茶;或是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等。黑茶中茶多糖的含糖量最高達35.70%,烏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相比較高4.6%),普洱茶中茶多糖的含量相對較低(1.21%),綠茶和紅茶的茶多糖含量處在中間,但紅茶(4.2%)中茶多糖含量高於綠茶(4.0%)。


2、酚類物質及其氧化物——澀(20——35%)


「啜苦咽甘,茶也。」這是茶聖陸羽對茶的最早定義。茶之所以能啜苦咽甘,從本質上講,就是因為茶里蘊含著一種特有的物質,它的名字叫茶多酚。

茶湯的回甘,通常是以茶湯的苦澀滋味作為前奏的,它是茶多酚和蛋白質耦合的結果,微苦彌散,清甜即來,滋味變得深長。

茶多酚是茶葉中30多種酚類物質的總稱,其含量約占乾物質總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過40%,茶的濃度、刺激性、強度一般都隨著茶多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大葉種高於中小葉種。在茶葉內含物中比例最高,易溶於水。茶葉的大部分品質就是取決於茶多酚的含量、比例以及其轉化物的類型,它對茶葉的色香味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是考察一款茶葉非常重要的指標。

在茶多酚總量中,兒茶素約占70%,它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重要成分。茶湯的顏色及飲茶時口腔中的「澀」感,都是由茶多酚及其衍生物所導致,故此被我戲稱為「色澀」。

茶多酚也叫茶單寧,作為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它幾乎貫穿著整個茶學體系。經常會聽到有人講「不苦不澀不是茶」,這樣的口感有一多半是由茶多酚導致的,用生活中你熟悉的感覺來描述,就是如同吃柿子般的感覺。

據稱,綠茶茶多酚含量在20%以內時,滋味得分與茶多酚呈顯著正相關;茶多酚含量在20%-24%範圍內,仍能保持茶湯濃度、醇度含量、鮮爽度的和諧統一。茶多酚含量進一步增加時,儘管茶湯濃度增大,但鮮醇度降低,苦澀味也加重。茶多酚對綠茶品質的影響是複雜的,不能用簡單的正相關或負相關來斷言茶多酚對茶湯滋味的影響,應該從茶多酚的可溶性程度,茶多酚絕對含量,多酚與其它呈味物質特別是胺基酸比例的大小等多個角度綜合分析。

3、胺基酸——鮮(1-4%)


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含量占乾物質總量的1%~4%。茶葉中的胺基酸已發現有茶氨酸、穀氨酸、天門冬氨酸等26種,且各種胺基酸季節變化規律明顯,胺基酸總量表現為春高、秋低、夏居中的趨勢,這也是春茶較為鮮爽的原因。

另外,茶的高緯度、低氣溫低、弱光照會促進茶氨酸形成,所以高山茶比低海拔的茶胺基酸含量要高,這也是「高山雲霧出好茶」的重要原因。

茶葉中的胺基酸有兩種:一種是存在於蛋白質里,即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另一種是以游離態存在,稱為「游離胺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是維持茶樹生長發育所必須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這部分胺基酸在種類、數量上都相對穩定。

茶葉蛋白質營養對飲茶的意義雖然不太大,但在利用茶葉作食品添加物和作動物飼料等情況下,茶葉中蛋白質養分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茶葉胺基酸家族成員眾多,對茶湯滋味且各司其職。譬如,茶氨酸、絲氨酸、脯氨酸具有甜味,天冬醯胺、穀氨酸、茶氨酸等具有鮮味,精氨酸、色氨酸等具有苦味。可見,不是所有的胺基酸都表現為鮮味。但,跟美食一樣,胺基酸也講「五味調和」。不同滋味類型的胺基酸各顯身手,或彼此聯手,成就了茶湯豐富的層次感。

這裡要隆重推出的是茶氨酸,它稱得上是茶的「專屬」胺基酸,它是茶樹中含量最高的游離胺基酸。茶氨酸是難得的具有甜味和鮮爽味的胺基酸。

茶氨酸在貢獻鮮味的同時,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使多巴胺明顯增加,而多巴胺會讓人變得更有活力。它還有降壓、鎮靜、抑制咖啡鹼引起的神經興奮等多種功效。

其實,茶要鮮,還與茶多酚分不開。雖然茶多酚的味覺特徵是苦,但缺了它,茶湯沒有濃度,沒有精氣神,胺基酸只能孤芳自賞。所以說,茶多酚與胺基酸更像是共生的關係,茶多酚與胺基酸的比值,是衡量茶湯滋味協調性和茶葉品種適制性的關鍵指標,二者比值越低,醇鮮的滋味就越明顯。

此外,茶氨酸在茶樹中各部位的含量也不同,側根、綠莖及新芽中含量較高。採摘嫩度不同,鮮葉中的胺基酸含量差異也較大,芽葉嫩度越高,胺基酸含量則越高。

4、生物鹼、嘌呤類物質——苦(2-5%)

茶葉中含有的嘌呤類物質中咖啡鹼是主要呈味物質,咖啡鹼呈現苦味。由於其遇熱易揮發性,因此在茶葉多次沖泡過程中含量呈明顯下降趨勢。

咖啡鹼由於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同時對活躍大腦皮層細胞、刺激胃液、膽汁分泌都有作用,因此是形成人們對茶葉嗜好的主要物質。

茶多酚茶湯中花青素也是苦味的來源成分,花青素在茶湯中含量超過它的閾值時茶湯有明顯的苦味。

茶葉中含有咖啡鹼、茶鹼和可可鹼,都能溶於水,其中主要是咖啡鹼,呈苦澀味,與茶多酚、胺基酸一起是決定茶葉口感品質的三大主要成份。咖啡鹼和茶多酚是茶葉苦澀味的重要來源(多酚化合物、茶皂物也能形成苦),但是又有些不同。

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和苦澀感,但他能促進回甘,而咖啡鹼的苦那是真的苦,幾乎轉化不了回甘。但另一方面,咖啡鹼跟兒黃素、茶黃素等物質結合,又可以提升茶順滑鮮爽的感覺。

茶被飲用後,咖啡鹼會在4 ~ 6個小時內,以尿酸的形式完全排出體外。咖啡鹼雖然有興奮神經的作用,令人少睡,但是,對於敏感人群,只要在睡眠前的6個小時內不飲茶或少飲茶,就不會對睡眠產生太大的影響。

5、果膠 ——厚 (4%)

茶葉中的果膠等物質是糖的代謝4%產物,含量占乾物質總量的4%左右。果膠的存在有利於茶葉加工過程中手工揉捻成形,且跟茶湯粘稠度等有關。水溶性果膠是形成茶湯厚度和外形光澤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6、有機酸 ——酸 (3%)

茶葉中有機酸種類較多,含量為乾物質總量的3%左右。茶葉中的有機酸是香氣的主要成分之一,現已發現茶葉香氣成分中有機酸的種類達25種,有些有機酸本身雖無香氣,但經氧化後轉化為香氣成分,如亞油酸等;有些有機酸是香氣成分的良好吸附劑,如棕櫚酸等。

7、色素 ——淡、爽 ( 1%)

茶葉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兩部分,含量僅占茶葉乾物質總量的1%左右。水溶性色素有黃酮類物質、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產物茶黃素、條紅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澤和葉底色澤的主要成分。

8、芳香物質—香 (0.02%)

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是指茶葉中揮發性物質的總稱。據分析,通常茶葉含有的香氣成分化合物達三百餘種,組成茶葉芳香物質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內酯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類。

茶葉中的類脂類物質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乾物質總量的8%左右。對形成茶葉香氣有著積極作用。類脂類物質在茶樹體的原生質中,對進人細胞的物質滲透起著調節作用。

9、維生素類(0.6—1%)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其含量占乾物質總量的0.6%~1%。維生素類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11、維生素P和肌醇等。維生素C含量最多,人們通過飲茶可以吸取一定的營養成分。

10、酶類

酶是一類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體,是生物體進行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具有功效高、專一性強的特點。離開這類化合物,一切生物包括茶樹在內就不能生存,茶樹物質的合成與轉化,也依賴於這種物質的催化作用。

普洱茶加工中沒有高溫烘焙,因此酶促作用才可以長期進行。其後的自然發酵,就是在茶葉內源酶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轉化茶葉的蛋白質、生物鹼、多酚、多糖等大分子物質,生成呈甜、呈香、呈醇類成份,並減少或消除青雜氣及各種令人不習慣、不愉快雜味、雜氣,才得以「越存越香」。

12、無機化合物 ——咸(3.5-7%)


茶湯的咸是無機鹽的味道,由於含量太少,一般情況下會被茶的苦味所掩蓋,以致鹹味很難品出來。有些茶的鹹味是高品質的象徵。

茶葉中無機化合物總稱為灰分,是指茶葉經550灼燒灰化後的殘留物,茶葉灰分占乾物質總量的3.5%~7.0%,分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兩部分。水浸出物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物質,如上文所提到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可溶性糖、果膠、無機成份、維生素、水溶色素和芳香物質等。其相對含量和比例共同決定著茶葉的口感和質量。茶葉中內含物質的多少,決定著茶湯中千變萬化的滋味。

茶,雖只是一杯普通的飲品,長期飲用卻能夠讓人少吃許多藥。茶帶來的健康是天長地久積累起來的,而藥帶來的健康卻是短暫性的彌補。健康生活,藥不可多吃,茶卻可以常喝。舉起手中的茶杯,讓我們喝多些茶,少吃些藥。


澤青茶道創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還有一群靈魂有茶氣的人。傳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識,茶文章、茶美學、茶社交等生活方式,為您帶來一場愉悅的茶文化體驗。 生活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創意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歡迎關注澤青茶道的微信公眾號:澤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