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養胃」,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喝粥。還有一些老年人為了保護腸胃,常年頓頓白粥。

喝粥真的能養胃嗎?近期,這個疑惑有了一個「顛覆性的答案」。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解讀,到底如何吃才能真的養胃。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 宋 新

中國註冊營養師 曹 展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中國註冊營養師 於仁文

為什麼總喝粥讓胃越來越脆弱

很多人覺得喝粥後胃暖暖的,很舒服,便每天喝、頓頓喝,認為很養胃,其實,這種觀點有點片面。

  • 長期喝粥,不注意飲食搭配,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 如果粥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初步消化,過多的水分攝入稀釋了胃液,還會使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胃部負擔。
  • 一次性進食大量食物也可使胃酸分泌過多,延長胃排空時間,使反流更易發生,因此胃食管反流患者不宜長期喝粥。
  • 粥容易消化吸收的特點是把「雙刃劍」,進食後升高血糖的作用更強,不利於控制血糖。

胃酸過多的人可以吃些軟爛的麵條、饅頭、包子、花卷等發麵食物,有助中和胃酸,減少胃病發作機率。如果特別想喝粥,最好不要加大黃米、糯米等黏性食材,以免增加不適。

吃麵食就能養胃嗎?

長期喝粥不一定能養胃,那同樣是溫軟類食物——麵食,常吃對胃有好處嗎?從和面方式上說,可以將麵食分為死面、發麵、燙麵:

死面:冷水和面,揉出的麵團有韌性,口感筋道,常用來做手擀麵、餃子皮、餛飩皮。

發麵:和面的時候加入酵母粉,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發酵。常見食物如饅頭、麵包、包子、發麵餅。

燙麵:根據加工需要,用不同溫度的熱水和面。水溫越高,麵團韌性越差、越柔軟。

從「養胃」的角度來說,吃用發麵做的麵食更好消化,胃負擔比較輕;死面的更容易出現腹脹腹痛、不消化;燙麵的居於二者之間。

健康人則沒必要糾結於麵食是否好消化,更不必為了「養胃」而只吃發麵。蒸煮類的麵食相對比較柔軟,對胃不會產生太強的刺激。而且天天吃太柔軟易消化的東西,也可能出現消化功能退化。

粥、面等軟爛食物的優點是水分含量高,易消化吸收,適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腸道病患者、咀嚼能力變弱的老人,及一些極度衰弱的病人,也能幫經常吃大魚大肉的人給胃部「減壓」。

但胃有「用進廢退」的特點,長期吃特別好消化的粥、軟飯、軟麵條,消化能力就會退化變差,更易出問題。

此外,由於麵條、米粥、糊類食物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不推薦患有胃病或胃部不適的糖尿病患者經常食用,否則血糖容易快速升高,不利於控制血糖。

食療養胃有6個要點

腸胃日復一日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廢物,比起吃什麼,「養胃」的飲食習慣更重要。

1按時吃飯七成飽

特別是晚餐不能吃太晚,否則食物堆積在胃裡難以消化,增加胃的負擔。

不要暴飲暴食,七分飽是控制能量攝入,保持健康體重、保養腸胃的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2溫度適中味清淡

過燙的食物會灼傷口腔黏膜、食道黏膜、胃黏膜;食物過冷易造成胃腸應激反應,影響消化甚至引起急性腹瀉。

長期吃太咸會使胃黏膜逐漸變薄,也是誘發胃癌的因素之一;過甜的食物會刺激胃酸過多分泌;過辣則會對胃腸道造成刺激,引起腸道應激反應。

3蛋白脂肪不宜多

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果一次吃得過多,平均需要消化3~4個小時,不僅會攝入較多熱量,也給肝腎帶來不少負擔。因此,要適度控制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4食物軟硬因人異

「食宜軟」主要針對特定人群,如幼兒、產婦、胃病患者、咀嚼和吞咽能力較差的老年人等。牙齒咀嚼功能完備、腸胃功能較好的健康人群長期進食軟食,反而會降低腸胃能力。

5細嚼慢咽身體好

咀嚼過程中,人體消化系統會條件反射地分泌出更多消化液,更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還可以延長進餐時間,使大腦更及時捕捉到「吃飽」的信息。避免因進餐太快而攝入過多食物,給身體和腸胃造成負擔。

6選對零食很重要

零食首選新鮮水果、低糖酸奶、純牛奶、原味堅果等。對於容易低血糖的人來說,日常可備一些餅乾、麵包、糖塊等容易升血糖的零食。▲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