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日漸消瘦的慢阻肺病友,還是每天大量咳膿痰的支擴病友,因為疾病的大量消耗,營養補充,特別是蛋白質的補充就變得尤為關鍵,但蛋白質該怎麼補?缺乏更容易感染,補太多反而加重代謝負擔?
本期我們採訪到了吉林醫藥學院副教授石勱。
蛋白質關係免疫力,水腫、腹部膨脹可能是蛋白質缺乏的表現
石老師介紹,影響免疫力的因素和機制多且複雜,即便是健康的個體,年齡不同、生理狀態不同,免疫力強弱也不同,營養作為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影響免疫力的關鍵因素。
蛋白質作為一種宏量營養素,是生命物質的基礎,是細胞的主要構成成分。
首先,蛋白質缺乏會導致肌肉組織的流失和肌力下降。蛋白質是肌肉組織的基本構成成分,它們不僅提供肌肉彈性和力量,還參與肌肉的修復和生長。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肌肉的分解,造成肌肉質量減少,從而引發肌無力和運動功能下降。
其次,蛋白質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抗體和細胞因子,以抵禦病原體的入侵。蛋白質缺乏會使免疫功能受損,導致易感染疾病,同時也會延緩傷口的癒合和損傷的修復。
蛋白質嚴重缺乏可引起營養不良,不同於我們常見的因為能量攝入不足而引起的乾瘦型營養不良,這些患者會出現因為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組織液、組織間液的生成大於回收,發生水腫型營養不良,典型的特徵就是,水腫、腹部膨脹、皮膚黏膜蒼白、皮下脂肪減少、毛髮脫落等,預後往往會更差。
雞蛋、牛奶沒少吃,蛋白粉也天天喝,怎麼還是不見效?
石老師介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作為三大產熱(提供能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節約蛋白質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為身體供能產熱之後,蛋白質才不至於全部去參與能量的生成,能更好地去發揮其他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碳水、脂肪攝入不夠,蛋白質會優先發揮產熱的功能。
但我們攝取蛋白質,讓優質蛋白進入身體是為了讓它去發揮更高階的作用,去維護我們的身體組織器官、參與新陳代謝、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合成瘦組織、促進傷口癒合等。
所以,想更好地讓蛋白質發揮作用,碳水、脂肪的攝取就必須得跟得上,不能說蛋白質好,我們進食就只吃蛋白質,瘋狂補蛋白粉,而忽視了其他能量的來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能量攝入不足時,蛋白質會先發揮產熱作用,浪費了它原本的價值。而且,蛋白質最終的代謝產物是含氮產物,一味地補蛋白也會給肝腎代謝增加負擔。
蛋白質也分好壞?吃多少合適?市面上的蛋白粉如何選擇?
石老師介紹,對於蛋白質的補充,天然食物一定是第一位的,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利用率也很高,像雞蛋、牛奶、魚肉、禽畜肉、大豆等,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而且食物中的營養相對全面,除了蛋白質,還能供應我們身體所需的很多營養成分。
對於普通人來說,每天應攝取的蛋白質的量是每公斤標準體重的(1.0-1.2)克,也就是,比如你50公斤,那你每天需要攝取蛋白質(50-60)千克,飲食結構合理,通過食物獲得不成問題。但對於有慢阻肺病或者支擴的患者來說,指南建議要給到每公斤體重的(1.2-1.7)克蛋白質,腫瘤患者可以給到每公斤體重的(1.5-2.0)克,這個時候單靠吃飯或者營養補充劑就不容易達到了,勉強加大進食量對患者也不現實,甚至會加重喘憋及代謝負擔,除了注意增加三餐的食物營養之外補充蛋白粉就變得格外重要。
目前市面上的蛋白粉產品,從來源上分動物蛋白(乳清蛋白為主)和植物蛋白(大豆蛋白為主),從提取方法上又分為分離型蛋白粉和濃縮型蛋白粉。乳清蛋白是從牛奶中提取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高,對胃排空影響較小,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選取蛋白粉時,要先看食品標籤(食物成分表),如果單純選擇蛋白粉,除了看來源,更要關注的是純度(即100克當中含蛋白質的克數),對於不能從食物中獲取足夠蛋白質的朋友可以酌情選擇。